履職故事
5月15日上午,記者走進省農科院科研大樓8樓實驗室,住滇全國政協委員、省農科院環境資源研究所副所長諶愛東正在顯微鏡下觀察草地貪夜蛾與寄生繭蜂的“相愛相殺”。
去年1月,我省首次發現從境外遷入的草地貪夜蛾,僅半年時間,全省129個縣(市、區)確認貪夜蛾危害玉米等糧食作物近千萬畝。這時,由諶愛東領銜成立的“虫虫特工隊”站了出來,誓從“害虫口中奪糧”。
為了研究清楚天敵如何能夠寄生,如何使虫害治理對農作物的破壞和影響降到最低,一年裡,諶愛東帶領團隊幾乎跑遍了雲南虫害嚴重地區,開展綠色防控技術研究及應用。通過種群監測、成虫誘殺、科學用藥和農藝措施等新技術的實施,有效保護了天敵資源與生態環境,“虫虫特工隊”成為草地貪夜蛾的“終結者”。
“我們在草地貪夜蛾害虫防控上所採取的對策和技術攻關取得的明顯成效,為我省應對農業生物安全防控起到了很大作用。”諶愛東說。
立足本職,守護“米袋子”,是害虫防控專家的職責﹔精准建言,助力農業生產則是一名全國政協委員的擔當。
在下鄉治理病虫害期間,諶愛東發現由於採取嚴格疫情防控措施,很多農業生產資料不能及時到達田間地頭,這讓他“看在眼裡,急在心頭”。
回到昆明后,諶愛東連夜起草了《當前疫情下農藥物資及應用情況問題的調研》報告,於2月17日提交全國政協農業農村委員會。讓他沒想到的是,2月28日下午,農業部專門委托全國政協致電他表示感謝,告知他的調研報告直接促成“三不一優先”政策的出台,有效保障了農業生產、物資運輸、交通技術服務方面工作的推進。
“建言永在線,盡責不斷線”,今年全國兩會,諶愛東又有了新的建言方向。
“遷飛性害虫、流行性病害和入侵性雜草這一類病害的降落區主要集中在邊境一線,我們必須要重視邊境一線重大農業病虫害的監測防控能力提升。”為此,他今年將提交《關於穩定支持加強邊境一線對重大農業病虫害檢測防控能力建設的提案》,建議要建立一個穩定長期有效的跨境農業國際合作平台,促進跨境有害生物防控。(記者 張瀟予)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