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總被賊惦記?太過招搖導致漢墓十室九空

2020年05月20日11:47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為何總被賊惦記?太過招搖導致漢墓十室九空

近日,由《鬼吹燈》系列小說改編的網劇《鬼吹燈之龍嶺迷窟》火遍全網。可能很多人以為劇裡的摸金校尉是虛構出來的,殊不知,它確實在歷史裡出現過,而且據說是曹操設立的盜墓官職,專門研究和盜挖漢墓。雖然摸金校尉是不是曹操設立的不好說,但漢墓十室九空,卻是考古人士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這背后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為什麼被盜的總是漢墓?

漢人傾盡所有厚葬先人

“漢人厚葬,糧食、珠玉、錢幣、金銅隻要有就藏在墓中,不被盜才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員、公眾考古與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馬俊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笑言。

漢代人口眾多,西漢晚期達6000萬人,故漢墓數量極多,是考古人員經常能碰到的。而且漢人喜厚葬,還會競相攀比。

由於漢朝極為講求孝道,人們普遍認為,后輩必須傾盡所有給逝去的先人厚葬,這才是對他們的孝敬和尊重。這一條“孝律”甚至還被寫進了西漢的律法之中,當做選拔官員和名士的重要參考標准。因此,漢朝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財產都被埋進了土裡。這種畸形的墓葬習俗,是漢墓被盜嚴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封土高大成為盜墓賊路標

再就是漢墓外觀過於引人注目。封土是皇陵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件”,功能相當於尋常百姓家墓的“墳包”,其下就是埋葬棺槨、隨葬品的地方。皇陵的“墳包”當然比老百姓的壯觀多了。像東漢帝陵,其封土高度均在20米以上,相當於好幾層樓那麼高。西漢帝陵的封土更加厲害,平均高度在30米左右。最逆天的是漢武帝的茂陵,封土高達46米。這麼大的“墳包”,對盜墓賊來說無疑是極佳的“路標”。

不僅帝王的陵墓封土壯觀,漢朝的官員百姓為了顯示排場,都會建造大小不一的墳塚,有的大墓甚至還設有石虎、石羊等石像,遂成盜賊明確目標。歷年累盜,造成了十墓九空的現象。

從葬坑隨葬豐富引賊垂涎

在漢代,墓室的材質悄然發生變化,由“木槨墓”向“磚(石)室墓”過渡。馬俊才也表示,漢墓有土坑墓、磚室墓、石室墓、崖洞墓等。因磚材流行,漢墓中磚室墓很多,大墓仿照逝者生前居所建客廳、臥房(墓室)、倉庫、馬廄、廁所等。由於磚石防潮效果遠勝於木材,這就使得漢朝人更放心把各種寶貝放進去,認為安全性比以前更高。

除了在考古學上被稱為“正藏”的主墓室,秦漢時期的帝陵,還有“外藏”即數量眾多的“從葬坑”。

從葬坑裡的寶貝雖不及墓室,但也有價值不小的,如漢景帝劉啟的陽陵從葬坑中,還出土了彩繪陶俑,以及銅鏃、矛、鐵劍等兵器。漢高祖劉邦的長陵,從葬坑285座。漢文帝劉恆的霸陵,從葬坑123座。漢武帝劉徹的茂陵,從葬坑400座。漢昭帝劉弗陵的平陵,從葬坑1288座,位居兩漢皇帝之冠。就連薄太后南陵,雖然是皇后陵,也有20座從葬坑。這些從墓坑裡的寶貝,無疑也讓貪婪的盜墓賊垂涎三尺。

防盜措施少容易被盜

除此之外,馬俊才介紹,漢墓防盜措施少也是其被盜的重要原因之一。

時光回溯到1996年11月,西安交大在當地政府支持下興建新校區,地址就選在西安北郊的尤家庄。施工時有工人發現土壤顏色十分詭異,后經文物局專家細致勘測,這裡土壤變色完全在於地下存在一座十分罕見的漢代墓葬。專家向上級部門申請后進行緊急發掘,當他們挖開墓磚后,眼前卻是一堆流沙,這就是傳說中的流沙墓。在沙堆中找到大量盜墓賊尸骨,這就意味著墓葬至今保存完好,主要得益於墓中神奇的機關。然而像這樣採取盜墓措施的漢墓實在是太少了。

馬俊才指出:“漢墓中隻有少量墓穴採取了積沙、在墓門砌磚或壘石牆縫中灌鐵汁、把墓道洞中的塞石用燕釘卯合等防盜措施,其他防盜措施則很少見。(付麗麗)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