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龍山鎮楊梅山村村庄道路寬敞整潔,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房屋整齊排列,家家戶戶門前懸挂著獨具特色的家風家訓牌,昔日的貧困村變成了環境優美的示范村,群眾的精氣神更足了。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農產品賣不出去,建房要提前半年靠人工搬運材料。”楊梅山村黨總支書記邵宗智回憶說,以前村裡的人居環境“臟、亂、差”,廣大群眾看山愁、看水愁,談發展、皺眉頭。
“剛上任時,看到村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不強,群眾思想觀念落后,發展動力不足,心裡真不是滋味。”邵宗智至今印象深刻,村裡水、電、路、產業發展等每一項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工作,推動起來困難重重。
為改變這種狀況,楊梅山村先后召開了黨支部委員會、村“兩委”工作會、黨員大會、戶主會、村民代表會、民情懇談會,變“對著干”為“跟著干”,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楊梅山村“兩委”班子積極爭取項目支持,解決人畜飲水安全問題,拓寬、硬化村組道路15公裡,硬化串戶路26條、入戶路98戶,位於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村民小組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
走進放馬場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活動場所、文化牆、黨建展板、景觀燈一應俱全,水、電、路、網、排污管道、污水處理氧化池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這個安置點集中安置了受地質災害威脅的何家寨、秧草窪兩個村民小組99戶429人。
“現在路修好了,生活更有盼頭了,我早上去縣城打工的時候,還可以把去縣城賣菜的妻子捎上,10多分鐘就到農貿市場,以前走路要1個多小時。”村民周朝洪說,現在進城務工便利了,在建筑工地、飯店、酒店到處都能見到楊梅山村人的身影。
近年來,楊梅山村先后籌措資金,高標准、規范化建設了便民服務中心,使黨員活動、辦公議事、教育培訓、便民服務、文體娛樂、信息交流有了像樣的“家”。此外,還建成了4個村民小組活動室,添置了音響舞台設備和體育設施。黨群活動中心、農家書屋、文化長廊、全民健身工程等一批設施場所相繼投入使用。(記者 楊艷鵬 李建國)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