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瀾滄:“院士辦班” 奠定脫貧基礎

2020年04月27日18:42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中國工程院院士指導班農業技術培訓學員面試招聘。(供圖)

雲南瀾滄是全國唯一的拉祜族自治縣,總人口50.99萬人,是典型的民族直過區,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貧困人口多,人均受教育年限僅為6.3年,人口素質性貧困成為制約瀾滄發展的根本因素。

2015年中國工程院開始對瀾滄實施定點結對幫扶,通過五年的努力,中國工程院及朱有勇帶領的專家團隊找准瀾滄的“貧根”,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在全國首開院士為農民辦班之先河,通過“院士專家指導班”,帶領學員到田間地頭、禽畜圈旁邊教邊做、邊做邊學,為瀾滄培養了大批新型農民和致富帶頭人,為瀾滄縣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實施教育扶貧戰略,促進產教學深度融合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要阻斷貧困代際的傳遞,就得發揮中等職業教育的特殊作用,培養技能型勞動者和新型農民,促進地方產業發展、就業和創業融合。

中國工程院院士專家團隊為瀾滄“量體裁衣”,明確提出了全面實施職業教育扶貧的戰略規劃,制定“1+N”職業教育扶貧具體措施。2017年,按照“1+N”模式在瀾滄職中開辦1個三年制“院士專家指導班”,在竹塘鄉開辦4個“院士專家技能扶貧班”,招收學員240人。

2018年至2019年,在竹塘鄉、上允鎮、東回鎮開辦20個“院士專家技能扶貧班”,招收學員1200人。在“院士班”的教學中,師生均受到院士、專家手把手地指導,在馬鈴薯班,專家還特意安排2畝實驗地讓學員進行種植、管理、開挖、測產、分級學習。

學員通過整個階段的學習,進步都很快,也獲得了雲南農業大學教師的好評,全日制院士班目前已到相應的企業進行實習。“院士專家技能扶貧班”的教學,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與生產相銜接,職業教育與生產實踐深度融合的教學原則,以實踐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中心,圍繞精准扶貧和精准脫貧,加大實踐課程,構建半工半讀半創業的全新培訓方式。讓多數隻接受了小學、初中教育的農民群眾掌握了科學的種養殖實用技術,培養一批面向農村或企業的技能型人才、並逐步成為地方致富帶頭人。

在冬季馬鈴薯種植培訓班,酒井鄉坡頭老寨的馬正發2018年種植10畝,收入7萬元,他還帶動整個寨子進行種植,有6戶收入超過2萬元。

在禽畜養殖培訓班,拉巴鄉音同村羅小虎養殖的150頭豬、200隻雞,年收入7萬元。南嶺鄉麻栗村罕志昌通過培訓改善了養殖模式,提高了養殖技術,現增加了100頭豬和500隻雞的養殖規模,年收入可達6萬元。

供圖

創建新型教學模式,超常規培養人才

瀾滄縣依托中國工程院院士專家團隊,立足當地自然資源優勢,緊扣產業發展規劃,整合院士專家團隊和雲南農業大學的師生隊伍,研究制定具體教學計劃,結合職業教育現有資源,採用延安“抗大”的辦學模式,淡化參訓群眾的學歷文憑和年齡限制,以培養農村建設發展人才、培訓職業技能、推廣農業科學技術、加速脫貧攻堅步伐為目標,創建“科技人員+企業+職校+農民(合作社)”的新型教學模式。

專家團隊成員深入田間地頭、禽畜圈旁,手把手認真教授農民學員學習科學種植技術和養殖知識。學員“邊學習、邊生產,邊生產、邊培訓”,在“同吃同住同勞動”中,師生之間、學員之間的情誼愈發深厚,院士專家團隊的敬業精神、專業技能都讓學員嘆服,學員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綜合素質、勞動和就業技能均得到極大地提高。

在冬早蔬菜種植培訓班,勐朗鎮富本村楊子仁,種植蔬菜面積36畝,年收入達20萬元。在林下有機三七種植培訓班,付美剛、付美朝2人2017年種植林下三七75畝,2019年又新種植200畝。

在中藥資源培訓班,勐朗鎮唐勝村的李老二,種植105畝丹參,並培育了2畝黃精種子、20萬株黃精苗,收入達30萬元。在水果種植培訓班,糯扎渡鎮南現村黎自祥目前種植三年芒、景東晚熟共100畝,收入達100萬元。同時,他帶領村民爭取到國家扶持資金300萬元,計劃種植1000畝芒果、移植100株葡萄苗、擴種30畝桃樹。

加快軟硬件建設,走特色職教扶貧道路

為加快發展邊疆農村職業教育、培養新型農村職業人才助推脫貧攻堅,中國工程院積極協調雲南省委、省政府爭取4.9億元的建設資金,著力將瀾滄縣職業高級中學打造成為產教深度融合、培養模式先進的普洱職業教育分中心。

普洱職業教育分中心由東南大學王建國院士設計團隊精心設計規劃,項目建設規劃佔地面積691.63畝,其中207.59畝用於校舍建設,建筑面積約13.61萬平方米,規劃容納全日制在校學生8000人。

在加快普洱職業教育分中心硬件建設的同時,瀾滄縣不斷加強科技扶貧專業技術服務隊伍和管理隊伍“軟件”建設。

五年來,共派出410人次農技人員全程參與院士、專家團隊的技術示范推廣,邊學習、邊實踐,不斷提高廣大科技人員的業務技能,逐步解決瀾滄縣科技人員業務技能不強、專業知識老化、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完善覆蓋全縣科技扶貧第一線的科技扶貧特派員人才配備,壯大與穩定本地科技人員隊伍,為瀾滄儲備雄厚的師資力量,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職業教育扶貧道路。(木勝玉)

(責編:朱紅霞、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