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跨越2600公裡的情誼

程浩

2020年04月24日07:51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浙江大學食堂有兩道“網紅菜”——景東東坡肉、景東獅子頭。所用的原材料,來自2600公裡外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雲南景東。

自2012年11月成為景東縣的定點扶貧單位以來,提供資金支持、派駐挂職干部、發展特色產業、加強人才培養、拓寬幫扶渠道……浙江大學舉全校之力,助力景東脫貧攻堅,兩地友誼歷久彌新。

人心齊,貧困移。“我們將和景東人民一道,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大家一起邁入小康社會。”浙江大學挂職干部、景東縣副縣長許亞洲說。

浙江大學食堂“網紅菜”(供圖) 

產業插上科技翅膀

脫貧與否,產業是關鍵。浙江大學幫扶的主線,就是產業。

景東位於滇西南山區,雖是農業大縣,可農業生產水平低,浙江大學成立首席專家團,梳理當地涉農產業體系,篩選出烏骨雞、野生菌、茶葉等產業,作為產業扶貧的重點領域。

7年前,食用菌種植專家、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副教授陳再鳴到景東后,一頭扎進深山。一番走訪發現,景東有著得天獨厚的菌物生長環境,可農戶上山採菌往往是“一鍋端”,這種粗放式的採摘模式既破壞資源,又使野生菌商品性變差,不利存放,且銷售價格低。

偶然的機會,陳再鳴在樹樁上發現珍稀野生菌——小香蕈。他如獲至寶,因為這種珍稀野生菌價格高、銷路好,如果技術發展成熟,當地百姓脫貧致富步伐就會更快、更穩健。

陳再鳴教授(左)指導農戶種植小香蕈。(供圖

經過人工馴化,景東縣太忠鎮王家村成立合作社發展小香蕈種植。王家村黨總支部書記田丕金說,每個菌棒投入10元左右,預計產1公斤鮮品,目前市場單價在30到40元,效益可觀。全村目前有種植棚15個,種植9萬袋(棒),可實現300多萬元的經濟效益。

陳再鳴還帶著團隊培育靈芝,吸引合作社建立靈芝種植基地,推薦浙江大學校友企業收購靈芝孢子粉。如今,景東有6處靈芝種植基地,實現貧困戶就業150余人,人均每年勞務增收4350元。

景東烏骨雞遠近聞名,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副教授尹兆正想,如果把烏骨雞養成“金鳳凰”,脫貧致富就有了指望。他調研發現,在浙江,正常選育后的烏骨雞年產蛋可達100個以上,而景東烏骨雞種雞年產蛋隻有約60個,有的甚至隻有40來個。咋辦?尹兆正摸索出了“藥方”——科學養殖,良種選育。

短短數年,景東烏骨雞養殖煥然一新,多家大型種雞場建起來了,種雞按不同羽色分群,進行性能測定和持續選育,籠養模式機械化、立體化,出欄的雞優質、抗逆、活力強,一舉成為搶手貨。最可貴的是,尹兆正帶領團隊探索建立了烏骨雞“種雞培育—集中育雛—生態放養”的產業扶貧新模式。2019年,景東烏骨雞出欄337萬余羽,實現產值2.7億元。

靈芝種植基地裡,靈芝長勢很好。人民網 薛丹 攝

景東農特產品上了浙大師生餐桌

大學校園裡師生多,浙江大學將景東的農特產品搬上師生餐桌,為景東脫貧攻堅貢獻力量。

景東雙福農牧食品有限公司與278戶建檔立卡戶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建檔立卡戶負責養豬,豬出欄后公司負責回收,平均一頭可賺1000多元。

“酒好也怕巷子深”,2019年初,浙江大學與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幫助解決生豬銷售問題,從此浙大食堂多了兩道助力脫貧攻堅的“網紅菜”——景東東坡肉、景東獅子頭。“又香又好吃,還能幫助貧困戶脫貧,挺好!”不少學生說。

雙福公司總經理孫志平感謝浙江大學,“公司2019年總產值800多萬,其中浙大就有300多萬。”

雙福公司總經理孫志平查看公司生產的豬肉制品。人民網 薛丹 攝

普洱天澤茶業有限公司是景東當地最大的茶葉龍頭企業,2018年9月起,該公司先后與626戶建檔立卡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戶產茶致富。

茶葉品質咋提升?銷路咋解決?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王岳飛教授團隊從茶園治理、加工工藝、品質控制等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實現茶葉品質提升。同時,浙大利用每年校慶,引導校友購買天澤公司生產的普洱茶,提升茶葉名氣。

“我們一是把景東農產品引進到學校食堂、超市,推動校內扶貧全覆蓋﹔二是發動泛浙大朋友圈的力量,鼓勵廣大校友企業‘以購代捐’‘以買代幫’,參與消費扶貧。”許亞洲說,2017年至2019年,浙江大學直接購買和幫助銷售景東野生菌、茶葉、豬肉等農特產品金額超過2000萬元。

這幾年電商火熱,浙江大學引導景東農特產品入駐電商平台,讓更多的景東優質農產品走進浙江大學、走向市場。

成為“網紅菜”后,雙福公司的豬肉名氣越來越大,孫志平注冊了賬號,利用電商平台把豬肉銷往全國各地。“2月份才注冊的賬號,到現在成交額有30多萬元。”孫志平難掩興奮。

天澤公司工人展示公司產的茶葉。人民網 薛丹 攝

浙大、景東友誼歷久彌新

去年7月23日下午,距離杭州2600余公裡的景東,一場遠程醫療會診正在進行。一頭,是64歲的彝族老人李國菊的家屬和景東縣人民醫院的醫生﹔另一頭,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骨科主任葉招明教授。會診持續了近30分鐘,葉招明作出了周全的檢查和治療安排。

隻有人人健康,才有全民小康。2019年,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開展遠程會診35例,為脫貧攻堅筑起一道“健康防線”。不僅如此,為精准“對症”,浙江大學捐贈600萬元在景東設立農村臨時困難家庭醫療救助基金,第一期400萬元已撥付。

要徹底拔窮根,教育也得加把力。浙江大學堅持組織下鄉支教、社會實踐等活動,把定點扶貧與國情民情教育以及基礎教育結合。

人才培養也得跟上。浙江大學採取“走出去+請進來”方式,推進對景東縣各類人才的培養,多年來培訓基層干部2868名,培訓技術人員9899名。

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校友是學校最重要的資源,浙江大學調動“泛浙大”力量開展招商幫扶。2016年,幫助牽線浙江省茶葉集團,助銷茶葉94.5噸﹔2018年,成功引入上海遂真投資公司,注資1000萬元開發景東特色野生菌產品。

通過多年大家的共同努力,景東的貧困發生率從22.34%下降至1.31%,當地和浙江大學的友誼歷久彌新。

“我們將立足自身優勢,以產業扶貧為主線,繼續用心、用情、用力助推景東脫貧攻堅,助力景東打贏脫貧攻堅戰。”許亞洲說。

(責編:薛丹、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