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產業扶貧,筑牢持續增收根基

2020年04月14日08:17  來源:雲南日報
 

“稻漁鴨共生模式”是元陽縣對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的生動實踐。在這一模式中,養鴨收入佔了貧困戶收入的大頭。通過這項生態綠色種養產業,當地貧困戶得到實實在在的幫助。隨著市場對綠色有機農產品需求量的大幅提升,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有了穩定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產業扶貧工作,全面加強組織領導、政策支持、資金投入和機制保障。全省農業系統狠抓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聚焦工作目標,堅持精准方略,培育壯大扶貧產業,促進貧困群眾增收。

產業覆蓋 主體帶動

徹底擺脫貧困,隻有自力更生,找到一條幫助自己徹底斬斷窮根的路子。

這條路怎麼找?怎麼走?雲南作為傳統農業大省,擁有豐富的農業產業資源,同時,隨著消費市場需求的變化,也為雲南產出的高質量綠色生態農產品創造了一片新天地。貧困人口脫貧致富,走農業產業這條路最便捷,門檻也相對較低。

為此,雲南省在2016年制定印發《雲南省“十三五”特色產業精准扶貧規劃》,2018年制定印發《雲南省特色產業扶貧三年行動計劃》,指導各地立足資源優勢,突出產業特色,尊重發展規律,因地制宜培育扶貧產業。2019年,全省產業覆蓋貧困戶169.01萬戶,佔有產業發展條件貧困戶的99.48%,基本實現產業到戶全覆蓋。在扶貧產業培育發展過程中,注重與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有機結合,全省20個一縣一業示范縣、20個特色縣中貧困縣比例為70%。

“產業扶貧幫扶到戶”這並非一句空話。在丘北縣,1282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與新型經營主體建立穩固利益聯結機制,利益聯結覆蓋率為93.35%,推動了對貧困群眾的“滴灌式”幫扶,實現了企業效益-產業效益-貧困群眾增收的“三贏”發展﹔在新平縣水塘鎮,為確保實現全鎮289戶962人穩定脫貧,深入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因戶施策,全面推動新型經營主體帶動發展全覆蓋,全力做實貧困戶產業發展,扎實讓貧困群眾有可持續發展產業,貧困群眾經濟收入穩步提升。據統計,289戶中,277戶有條件發展產業,實現經營主體全覆蓋。其中,水果產業帶動242戶819人,生豬產業帶動145戶463人,養牛產業帶動39戶131人。

近年來,雲南省在推進產業扶貧工作中還大力抓好主體帶動工作,大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省農業農村廳負責人介紹,2019年,全省帶貧農業龍頭企業4624家,帶動貧困戶71.34萬戶﹔帶貧農民專業合作社1.82萬個,帶動貧困戶114.3萬戶。大力推廣龍頭企業綁定合作社、合作社綁定貧困戶的“雙綁”模式,提高產業扶貧組織化程度,將單家獨戶的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鏈條,促進穩定脫貧增收﹔全省共有2.95萬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產業扶貧,帶動有產業發展條件的貧困戶165.71萬戶,主體帶動率97.54%。

指導服務 產銷對接

“糧改飼”是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創舉之一,即把過去的“糧經”二元產業結構調整為“糧經飼”三元產業結構,種植不僅提供糧食,同時兼顧飼料和經濟,更重要的是飼料。在這過程中,種植玉米等低收益作物的農戶獲益明顯增加。為完成這一轉變,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團深入調查,實施“糧改飼”產業發展,畝產全株新鮮玉米秸稈在3∼7噸不等,按照2019年雲南大部分養殖戶收購價每噸380元計算,畝產值1140∼2660元,是種植玉米收籽粒的1.5∼2倍,不僅提高了單位面積產出、減輕勞動強度,還為養殖業提供優質粗飼料,同時助推農民增加收入、脫貧致富和穩產穩收。基於此,專家團建議“糧改飼”種植戶,要根據氣候環境選擇正確的玉米品種,同時給出詳細的種植、施肥、收獲建議,全程幫扶農戶轉型生產。

在農業產業扶貧中,雲南省將服務內容下沉,不僅給出各地產業發展的建議,還走進田間地頭,給每個貧困戶以最有效的指導,幫助脫貧致富。

近幾年,雲南省全面落實產業發展指導員制度,共遴選聘用產業發展指導員2.86萬人,對貧困戶開展面對面的生產經營指導服務。依托全省各級農業科技人員隊伍,組建436個專家組,與88個貧困縣建立了農業科技對口幫扶機制。組建“三區三州”專家服務團,由馬鈴薯、牧草、花卉3個產業16名專家對口指導迪慶州,茶葉、蔬菜、草果、中藥材、中蜂5個產業25名專家對口指導怒江州,根據基層實際需求開展生產技術服務。

產得出,也要賣得好。如何解決農業生產中產銷脫節的問題,也成為雲南省產業扶貧中的關鍵問題之一。

近期,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國內多地包括雲南省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農產品滯銷問題,很多滯銷農產品來自貧困地區,銷路成問題或將造成返貧。為了打開銷路,一場場扶貧直播在線上開展。受疫情影響,原本在春節前后進入“暢銷季”的建水紫皮洋蔥受重創,當地政府統計有超百戶農戶受到直接影響。有電商經驗的王耀忠想到線上促銷,通過拼多多平台,直播兩小時賣出1萬斤洋蔥。

隨著線上市場的不斷擴大,雲南省也與國內多個電商平台建立合作關系,打造更加立體的銷售網絡為產業扶貧拓寬道路。

除線上渠道外,雲南省積極組織貧困地區農業企業參加各類產銷對接活動。2019年,組織貧困地區農業經營主體參加8場全國性產銷對接活動,其中在省內舉辦4場,現場簽約金額16.94億元。雲南省貧困地區的尼西雞、藏香豬、老窩火腿、滄江紅米等大批特色扶貧產品打響了市場知名度。

通過不懈努力,2019年,全省有90.4%的貧困戶從產業扶貧中獲得了收入,全省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71元,首次突破萬元大關,增幅12.3%,增速比上年快1.9個百分點、比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1.8個百分點,比全國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幅高0.8個百分點。(王淑娟)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