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平如美棠》作者饒平如:相思始覺海非深

 

2020年04月14日09:1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告別《平如美棠》作者饒平如:相思始覺海非深

廣西師大出版社供圖

所有愛情故事裡,主人公會記住一見鐘情的所有細節。饒平如也深深記得初遇美棠那日,“天氣很好,熏風拂面”。

“一眼望去,恰見一位面容姣好、年約二十的小姐在窗前借點天光攬鏡自照,左手則拿了支口紅在專心涂抹——她沒有看到我,我心知是她,這便是我初見美棠之第一印象。”

這個場景,被饒平如畫了下來。而讀過《平如美棠》這本書的讀者,一定會記得這張畫,知曉饒平如初見佳人的悸動,更被后來跨越60年時間的相守觸動。相思始覺海非深,“在遇到她以前我不怕死,不懼遠行,也不曾憂慮悠長歲月,現在卻從未如此真切過地思慮起將來”。饒平如這樣寫下對美棠的感情。

2008年,抗戰老兵饒平如87歲,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妻子毛美棠去世。饒平如決定畫下兩個人的故事。死是沒有辦法的事,但畫下來的時候,人還能存在。今年清明節,饒平如老先生在上海過世,享年99歲,平如美棠又相守了。

而在8年前,饒平如就給自己擬好了自挽聯:“往昔文弱少年,正值民族危亡,投筆從戎,進黃埔,抗日寇,喋血沙場,何懼捐軀赴死﹔如今壽登耄耋,欣逢中華盛世,仁政親民,講科學,倡和諧,祥和晚景,應笑不負此生。”

日前,一場送別饒平如先生的追思會在線上舉行。視頻裡,老先生的家人們坐在客廳沙發上,而沙發正上方的牆壁上挂著一張大幅結婚照,那裡有這對有情人正當青春的模樣:饒平如一身軍裝,筆直站立﹔愛人毛美棠穿著婚紗,美麗動人。

“父親的內涵、風度,是我們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一輩子來體會他。”饒平如的三子饒樂曾,一直和饒老先生生活在一起。“我四弟買新房子,第一件事情就是給父親布置一個很漂亮的房間,接父親過去住。父親很開心,他的文房四寶裝了滿滿一車。他關照我要關心天上的鳥,關心阿咪(他的貓),還有外面的野貓也一定要照顧好”。

上世紀50年代末,饒平如被送到安徽六安某農場接受“勞動改造”,此后跟妻子兩地分居長達22年。這22年間,他們倆寫了上千封信。美棠的每一封信饒平如都留著,當時饒平如有個木頭箱子,看完就鎖在箱子裡,隔幾天拿出來看看。

饒樂曾回憶他小時候,每當父親給母親來信,讀信的總是大哥。“信裡教導我們要尊敬母親,還有關心我們的學習。我父親是非常感恩的一個人,父親總覺得,那些親家在我們家裡最困難的時候把女兒嫁到我們家來,對我們家有很大的恩情。我父親出書以后有了稿費,有一筆收入,從那一年開始,他每一年都要到親家拜訪,每一年都去”。

命運曾讓平如美棠長久分離。好不容易最后又在一起了,美棠卻身患重病且漸漸失去記憶。饒平如推掉了所有工作,全身心照顧妻子。

饒平如每天5點鐘起床,給美棠梳頭、洗臉,趕去菜場買最新鮮的食材,回來做美棠最愛吃的紅燒魚,仔細嘗過味道再喂給美棠﹔做腹部透析每天4次,消毒、口罩、接管、接倒腹水、打胰島素、做記錄,他不放心別人幫。

美棠犯糊涂越來越嚴重,有一天稱丈夫將自己的孫女藏了起來,不讓她見,饒平如怎麼說她都不信。他已經80多歲,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而她看著他哭,像看不見一樣。饒平如很難受:“我方才大吃一驚:她是真的糊涂了。也是那一剎那,我心裡覺得一種幾十年分離也從未有過的孤獨。”

明知美棠意識不清醒,但她說的每件事,饒平如都會依她。比如美棠想吃杏花樓的蛋糕,饒平如晚上立即騎車出門大老遠買來,到家時美棠已經忘了這事﹔美棠忽然問起一件並不存在的“黑底紅花的旗袍”,饒平如第一反應就是要請裁縫趕制一件。

2008年,美棠辭世。饒平如記錄愛人的最后一幅畫名為《最后的一滴眼淚》,畫下他們在醫院分別的最后一刻。

《平如美棠》這本書,裝幀設計就閃動著舊時的光彩:朱紅色封面,毛邊裸脊鎖線裝。設計師朱贏椿說,饒平如是他作設計的作者當中,最感覺到溫暖,最懂得感恩的作者。“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們到他們家之后他總是在門口迎接我們。而且每次要走的時候,他一定會准備上海的小吃,非常細致”。

饒平如讓朱贏椿“放開設計”,唯一的要求是“最好顏色稍微鮮艷一點”,所以書封選擇紅色,書名和封面的海棠,都是饒平如親自書寫和繪畫的。

在線上追思會上,朱贏椿展示了饒平如給他的書信,一封信裡沒有一個字涂改,字字句句都透著感恩﹔朱贏椿曾4次跟饒老先生一起參加活動,“每次他都是西裝領帶,頭發梳的非常整齊”。

朱贏椿心想,這是一位多“干淨”的老人啊。“干淨不僅是他的樣子,還有內心和談吐。”朱贏椿說,講述自己的苦難經歷,饒平如總是豁達的,“哈哈大笑的”,唯獨講到美棠的時候,他會低著頭,眼裡有淚水。

清明節,演員喻恩泰在微博晒出與饒老先生的合影悼念,寫著“愛您,想念您,我會保留那些家鄉往事,不讓它們成為秘密”。

喻恩泰曾在主持一檔節目時請饒平如講過去的故事,但那時不知道他跟自己一樣講南昌話。“多年之后我在上海又見到饒爺爺,是我拍攝關於老人的紀錄片,我倆一聊天,才知道他能講南昌話,於是饒爺爺成為唯一一個在紀錄片裡和我一起用南昌話回憶過去的老人家。那時候饒爺爺已經98歲了,但是思維非常敏捷,他的智慧和體力都遠遠超出我這樣一個年輕人”。

喻恩泰感慨,他拍下來的每個鏡頭、記下的每一句話,都會珍惜、保存,放在心裡。“我的片子裡,將來總有人能看到。讓大家知道我們江西有那麼多的故事,有那麼多人文沉澱,讓大家知道饒爺爺有這麼一個看上去平凡卻又不平凡的一生”。

“他就是一個有著有趣的靈魂,一個從年輕的時候就好玩,好玩到生命結束的上海好男人。”作家孔明珠覺得,饒平如身上有一個與生俱來的能力:既認真又天真。

“我去拜訪他的時候,他給我題了字‘愛是永不止息’。”孔明珠認為,饒平如的一生就在踐行這句話,“永恆不斷的愛,對他的妻子,對他的家人,都體現在他的書裡”。(記者 沈杰群)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