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廣大農民根本福祉和農村社會文明和諧。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以來,雲南省曲靖市沾益區以解決農村人居環境“臟亂差”等突出問題為重點,扎實推進農村垃圾、廁所糞污、生活污水和村容村貌等問題整治,實施“規劃引領、清理整治、鞏固提升、示范帶動”四個工程,做好“三改三提升一示范”,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鄉村面貌明顯改觀。
規劃先行謀布局 靶向發力助振興
沿著宣曲高速公路開車一個多小時,就到了德澤鄉熱水村的溫泉康養小鎮,小鎮正在規劃建設中。村內道路縱橫交錯,干淨整潔,村內還進行了綠化,村民的生活環境煥然一新。
熱水村環境如此大的變化得益於全區縣域村庄布局規劃。溫泉康養小鎮項目堅持規劃先行,緊扣“七彩德澤、山水畫廊、溫泉小鎮”總體發展目標,科學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對村庄基礎設施和民居、村落景觀等進行整體規劃,嚴格按照規劃設計、施工。同時與人居環境提升工作同部署,持續實施“綠化、硬化、亮化、美化”工程,村內進行老舊道路硬化,外立面改造等,夯實小鎮建設基礎,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在沾益區,已經有一批像熱水村這樣的村庄,通過實施科學的規劃,成為鄉村振興打造的典型和亮點。沾益區堅持縣域一盤棋,推動各類規劃在村域層面“多規合一”,努力實現縣域村庄布局規劃編制全覆蓋,實用性村庄建設規劃編制試點工作穩步推進。截至目前,已完成市級下達的3個實用性村庄規劃編制任務,旅游特色型德澤鄉熱水村、美麗宜居型白水鎮大塘村、提升改善型炎方鄉磨腳村,193個村(居)民小組的村庄規劃全部完成,其中西平、金龍、龍華三個街道村庄建設規劃覆蓋率已達100%。
機制護航促提升 齊抓共管見實效
黨員陳國鬆一早就來到金龍街道新海社區自己人居環境提升包片區域的幾家農戶門前,拿起掃帚與群眾一起打掃街道衛生。
為有效推進人居環境提升工作,沾益區實行責任包保制度,區級領導包保鄉鎮(街道)、鄉鎮(街道)領導挂包村、村組領導包片、黨員責任區,群眾“門前三包”制度,全面推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網格化管理。如金龍街道新海社區哨上黨支部實行黨員包片包戶責任制、盤江鎮“黨員包戶、干部包片、積分捆綁的兩包一捆”工作方法、花山街道十裡鋪社區以支部推動、黨員促動、黨群互動的“黨建+”模式等,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實行包保責任制,將家庭“一分五淨一規范”納入黨員干部包保責任制,將村庄的保潔作為考核黨員干部的主要指標,全力整治農村人居環境。
另外,為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沾益區還實行財政獎補制度、“兩支”隊伍制度、積分激勵制度、曝光揭丑制度等,各鄉鎮(街道)都及時成立了鄉鎮綜合管理行政隊伍和清掃保潔隊伍,制訂村庄保潔制度和收費制度,並以“綠幣愛心超市”為依托,以“五星示范戶”創評為載體,助推“四堆”清理、“門前三包”保潔、戶內“一分五淨一規范”等常態化,實行全員積分制管理,激發村組干部群眾內生動力。
村容村貌展新顏 文明鄉風入農家
青山如黛,田園似景,干淨整潔的硬化村道蜿蜒向前,獨具民族特色的太陽能路燈照亮了回家的路,漂亮的小廣場成了村民飯后休閑娛樂好去處……走進大坡鄉大擺沙村,一幅清新美麗的新農村畫卷盡收眼底。
大擺沙村的新貌,得益於沾益美麗鄉村建設。近年來,沾益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從人居環境、村容村貌、鄉風文明等方面入手,在實施清理整治工程的基礎上,深入推進“七改”(改路、改房、改水、改電、改圈、改廁、改灶)行動,通過硬化路面、改造民房、疏通水渠、綠化美化等舉措,努力留住鄉土味道、展示農村新風貌,形成村在林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美麗景觀。
既有“面子”又有“裡子”。沾益區把鄉風文明納入到“美麗鄉村”創建中,讓村庄美得有內涵、有價值。在推進環境衛生整治過程中,大力弘揚文明新鄉風,以點帶面、示范引領,實施“四個示范村(社)”“五型”示范村庄和省級示范鄉(鎮)村等示范帶動工程,堅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目前共打造“四個示范村(社)”33個,創建59個“五型”示范村庄﹔組織開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及“好鄰居、好婆婆、好媳婦”等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村規民約覆蓋全區128個村(社區),並用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圖畫繪制“主題文化牆”弘揚村規民約、孝善文化、文明鄉風,踐行新風尚。
分類施策解難題 多措並舉強推進
當前,城鄉人居環境發展狀況不平衡,最直觀的體現是村容村貌差、環境臟、行路難、如廁難、污水隨排等問題較為突出。要優化農村人居環境,需要全方位多舉措整治。
提升村容村貌是發展所需。挖掘機揮舞“巨臂”,房子瞬間夷為平地,菱角鄉菱角村拆除老舊“空房”現場熱火朝天,一處處殘牆斷壁應聲倒下,這是全區開展農村廢舊房屋及殘垣斷壁“清零行動”的一個縮影。當前沾益區將農村危舊房屋拆除作為人居環境提升整治的重要工作,通過政府引導、行業指導、屬地負責、分類實施、群眾參與,對農村存在安全隱患、影響村容村貌的危舊房及殘垣斷壁進行拆除,美麗鄉村建設快速推進。
據了解,沾益區為解決村庄“臟亂差”頑疾,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分類施策,以“清四堆、拆兩房、治兩污、改習慣”為抓手,實施清理整治工程。集中拆除“兩房”、推動“兩房”變“三園”,推動“四堆”變“三園”,治理農村生活垃圾和農村生活污水,推動全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水平整體提升,努力實現村庄面貌明顯改觀。
目前,沾益區共清理生活垃圾7906噸,清理村內水塘459個,清理村內溝渠609公裡,清理村內淤泥1195噸,清潔村內道路3947公裡,清理“三堆”3461噸,清理殘垣斷壁483處。建成垃圾焚燒廠4座、垃圾中轉站5座、垃圾填埋場2座,建有垃圾收集池500余座,增設各類垃圾收儲設施400余個,鄉鎮配備垃圾壓縮車6輛,保潔車輛40余輛,鎮區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率為81.5%,11個鄉(鎮、街道)建成鎮區污水管網177.78公裡。
與此同時,廁所革命勢在必行。俗話說,“小康不小康,廁所是一樁”。“以前這個公廁是旱廁,不僅臟而且氣味難聞,城裡的親戚來了都不好意思上廁所。”回憶起以前上廁所的窘境,白水社區趙大姐記憶猶新,現在公廁在改造升級,將以更好的面貌來服務周邊群眾。
曾經衛生堪憂的旱廁正經歷著一場“蝶變”。近年來,沾益區嚴格按照《曲靖市沾益區“廁所革命”三年向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明確任務職責、工作推進時間節點,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推進過程中精准規劃、建檔立冊、常態管護、宣傳引導,穩步推進“廁所革命”。目前沾益區農村“廁所革命”工作,農村戶廁改建完成2580座,鎮區基本完成公廁改造提升46座,行政村公廁改建完成6座。(潘瑞芳 何曼菲 趙定芝)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