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編李春濤/制圖
疫情期間,如何完成論文答辯?這是很多高校畢業生關心的問題。近日,昆明理工大學、雲南財經大學制定了研究生畢業、學位授予等工作預案,首次開啟畢業論文線上答辯模式。與答辯專家如期相約雲端,以視頻會議的形式順利展開學術“交鋒”,也讓高校畢業生吃下了“定心丸”。
空間轉換,心態不同
接到進行線上答辯通知的時候,國土資源工程學院礦業工程專業博士生申培倫並不意外。“線上答辯,技術准備不可或缺。”在預答辯開始前,申培倫對電腦設備進行了檢測,提前熟悉操作流程,還提前兩天開通一個視頻會議室,邀請身在不同省份的導師和朋友,一起進行網絡流暢度的測試。“我參加過很多次答辯,線上答辯還是第一次。於我而言,線上答辯的緊張程度勝於線下,因為在一個半小時的答辯時間裡,我不僅要思考如何回答專家提問,還需要時刻關注網絡狀態。”不過,申培倫認為,在特殊時期,線上形式消除了空間的隔閡,節省了時間成本,確實是保証畢業論文答辯工作能夠如期開展的最佳途徑。
經過近一個月的時間,昆明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網上預答辯啟動以來,目前多個學院的博士研究生相繼通過視頻,完成學位論文預答辯。根據學校的統計,今年春季將有近百名博士研究生,在線完成學位論文預答辯。
3月初,雲南財經大學商學院MBA教育中心也通過遠程視頻完成了預答辯工作,130名MBA學生和35名老師成為學校線上答辯的首批體驗者。參與學生均表示,流程和線下答辯基本一致,不同的是空間的轉換,也讓參與者的心態有所變化。
“一開始會緊張,但適應以后,就比線下答辯更放得開。”雲南財經大學MBA學生謝雲嘉當天第一個參與答辯,進入視頻會議室,就看到專家們已經出現在各自的小屏幕中。預答辯開始后,謝雲嘉進行論文匯報,通過共享屏幕功能,輕鬆地向身處各自家中或辦公室裡的5位答辯專家,遠程展示PPT。提問環節,其他專家關閉了視頻和音頻功能,視頻會議室裡隻有答辯雙方的聲音和圖像,保証了網絡流暢,也減少了干擾因素。“線下答辯時,我會不自覺地去留意專家的一舉一動。但線上答辯和專家隔著屏幕,就不那麼緊張了。”最終,謝雲嘉順利通過預答辯。
“線上答辯過程中還可以錄屏錄音,把專家的建議錄下來,反復回放,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修改論文。”雲南財經大學MBA學生杜娜說,線上答辯是一種全新的體驗,讓她在特殊的情況下也能順利進入畢業流程。
形式有異,標准不變
“雖然形式改變了,但對論文質量的標准依然嚴格,沒有下降。”雲南財經大學商學院黨委書記朱立教授,是參與學校MBA學生線上預答辯會的專家之一。
雲南財經大學制定了關於線上視頻答辯的文件,對線上論文答辯具體實施細則、相應程序流程規范,以及支撐線上答辯的技術要求,都做出了詳細說明。“從組織答辯、在線匯報、專家提問,到無記名投票表決、宣布結果,所有環節和紀律要求都和線下答辯一致,沒有因為答辯方式變了,標准就放鬆了。”朱立教授表示,嚴明答辯紀律,嚴格答辯環節,既是對答辯考生負責,更是對良好學術風氣的維護。
“這是學校第一次使用線上答辯的形式,從體驗的結果來看,線上答辯能夠從多個方面幫助提高論文質量和水平。”昆明理工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劉殿文教授認為,線上答辯打破了空間的限制,拓寬了專家選擇的范圍,可以邀請更多省外甚至國外高端專家參與,有助於提高學生論文的水平。另外,線上答辯也有利於督導專家發揮更全面的作用,“以往督導專家們需要在相距40公裡的新老校區之間來回奔波,一天督導兩場答辯。利用線上答辯,督導專家在家裡就可以進入各個視頻會議室,督導覆蓋率達到100%,保障了答辯過程的組織管理及論文的評審質量。”劉殿文教授說。
另一方面,視頻會議室可以同時容納300人在線,方便學校管理層巡查,也讓更多專家、學生可以“圍觀”線上答辯。而且,答辯過程全程錄屏,輔以截屏,確保可回溯、可復查,保障了答辯過程的公平、透明,也有利於觀摩學習和學術交流。
技術更新,未來可期
線上答辯是否會成為將來答辯的主要模式呢?參與者們有不同的見解。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遠程視頻會議功能日益完善,使得線上答辯流程更加順暢,同時也解決了時間和空間受限的問題,節約了成本,未來有可能成為答辯的主流形式。”不過,劉殿文教授也指出,線下答辯時的面對面交流不是技術手段能完全解決的,比如數學等需要進行現場演算的學科方面,線上答辯還存在一定局限性,“不是每個學生都具備條件”。
雲南財經大學商學院常務副院長張強教授也認為,線上答辯的形式在未來很有可能取代線下形式。“可以方便更多專家參與,提升論文質量,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完成論文的效率,尤其對於在職研究生來說,線上模式減少了與工作時間的沖突。”
也有專家認為,線上答辯形式隻能是特殊情況下的補充和備選方案。因為交流和表達的方式不僅是口頭語言,也需要借助肢體等非語言方式,線上交流做不到面對面的溝通。
“線上答辯開了一個特殊的先例,也給我們帶來了思考,是一種有價值的探索。”朱立教授坦言,“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成熟,相信今后在教育領域的運用也會越來越廣泛,我們教育工作者也會積極探索和創新,在確保教育教學標准不掉線的前提下,尋求更多提高效率和質量水平的有效途徑。”(余蘇晏)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