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花文化煥發時代活力

2020年04月02日09: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賞花文化煥發時代活力

又到一年賞花時,作為中國民間一項重要習俗,踏春賞花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喜愛與歡迎。我們今天仍可在為數眾多的詩文和游春圖中一窺當年古人賞花盛況,而歷經千年,人們踏春賞花的熱情不僅未減,線上直播等“雲”賞花形式更令人耳目一新,還帶火了鄉村旅游,催生出“賞花經濟”,為賞花文化注入時代內涵。

在古代,賞花是一項受眾廣泛、幾乎人人可以參與的審美活動。不用香車寶馬、鳴鑼開道,隨便是誰,隻要有一顆不誤春光之心,便可呼朋引伴,親近自然。唐代詩人楊巨源在《城東早春》中寫道:“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詩中上林苑代指長安城中的皇家園林。在唐代,每逢各處園林春花盛開,長安城街道上便人頭攢動。花如雲,人亦如雲。南宋文人吳惟信在《蘇堤清明即事》中寫道:“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梨花正盛,蘇州城中半數人都會出城尋春賞花。可見在古人生活中,逢春賞花是一項大眾化的審美活動。

古代文人名士賞花,往往寄托了高雅的意趣。其中最著名的故事當屬蘭亭雅集。春和景明,三五好友聚會,在會稽山下曲水流觴,王羲之因之創作出千古名篇《蘭亭集序》。明人袁宏道在《雨后游六橋記》中有一段游春文字:“午霽,偕諸友至第三橋,落花積地寸余,游人少……諸友白其內者皆去表。少倦,臥地上飲,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為樂。”新春雨后,袁公同友人游西湖,褪去外衣,頭枕落英,醉臥花下,並以飄落臉上的花瓣數為計,多者飲酒一杯,少者歌唱一曲。這種醉情自然的閑適與怡然,與西湖春景相得益彰,留給后人無限遐思。

賞花文化蔚然大觀並延續千年,與我們民族獨特的文化情結息息相關。在古人觀念中,晝夜演替化生陰陽,陰陽變化推動萬物規律地運動。《素問》中記載:“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而冬藏春發,春天正是陰陽更替、萬物重生的轉折,因此被賦予萬象更新、充滿希望的文化涵義。正如蕭統《纂要》所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今年春天,新冠肺炎疫情雖然一定程度上阻擋了人們游春賞花的腳步,但人們賞花熱情不減,通過“雲賞花”一飽眼福。武漢大學賞花頻道開通之后,短短一分鐘之內便吸引了30萬賞櫻網友。重慶市政府開通的賞花頻道,更是創下70萬人同時在線的記錄。5G高清直播等先進技術手段,讓賞花有了新形式。

近年來,一系列有關花卉和植物的圖書熱銷並廣受好評,反映出人們對花的欣賞由審美層面正向科學認知延伸,植物背后的秘密吸引著愛花人的進一步探索。《草木緣情: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植物世界》《草木有趣:跟著二十四節氣過日子》《美人如詩,草木如織:詩經植物圖鑒》《花卉:一部圖文史》等書籍,有的將古詩文與植物學知識結合,有的將節氣與民俗活動融為一爐,反映出人們日常生活審美化的追求。賞花文化正煥發出新的活力。(范天培)

(責編:薛丹、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