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山(供圖)
春風一笑綠山岡,喜見銀芽處處芳。立春過后,在雲南省寧洱縣隨處可見一大片的茶園翠綠欲滴,嫩芽爭吐,擁抱春意,生機勃勃。寧洱是馳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鄉,是普洱茶的核心原產地和集散中心,是全國重點產茶縣、“全國十大魅力茶鄉”和“雲南省高原特色農業茶產業十強縣”,是古普洱府所在地,也是茶馬古道的源頭。早在宋朝時期,寧洱就是著名的“茶馬市場”。自清·雍正七年(1729年)設普洱府起,至今已有291年歷史。
茶產業一直以來都是寧洱縣的主要支柱產業,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覆蓋范圍廣,全縣6鎮3鄉85個村916個村民小組均分布有茶園。近年來,寧洱縣委縣政府始終將茶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加以培育,始終堅持“生態、綠色、有機”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生態茶園建設,積極進行標准清潔化初制所改造,創新實施群體茶園生態留養,著力實施茶葉基地建設、中低產茶園改造,打造茶葉品牌,茶葉產量、質量進一步提高,產業效益進一步凸顯。
因地制宜,立足優勢,錨定方向興產業
寧洱縣地處祖國西南邊陲,轄區總面積3670平方公裡,山區面積佔96.8%,森林覆蓋率77.15%,年平均氣溫18.6℃、降水量1444.3毫米、日照1998小時,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獨特的地理區位和生態環境和堅持規范化、標准化生產戰略,決定了寧洱縣茶葉內在品質的優異。近年來,按照雲南省委、省政府關於“用好‘普洱’無形資產,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做好普洱茶這篇大文章”,以及普洱市委、市政府建設“品牌普洱”的精神,寧洱縣委、縣政府堅持走質量立縣和打造生態有機茶品牌的道路,按照“保古茶、種好茶、留老茶、產生態茶”的理念,積極推進綠色、有機立體生態茶園建設模式,加快建設“茶中有林、林中有茶”的生態留養茶園基地,有效解決了當前茶園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同時大大提升了茶業的品質和效益。普洱茶(集團)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積極推進生態喬木茶留養,會連、板山等基地建設成效明顯,茶葉銷售價格呈現了優質優價的良好發展態勢,生態留養茶銷售價格達到了500元/公斤以上,實現了茶葉提質增效,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產業呈現了穩定發展良好局面,已逐步由特色主導產業向主要支柱產業發展。
截至2019年,全縣共有茶園33萬畝,其中,現代生態茶園20.48萬畝,野生古茶樹群落12.16萬畝,栽培型古茶園0.36萬畝。全縣散戶農戶共擁有現代生態茶園面積14.72萬畝,涉及農戶16635戶6.27萬人,其中,建檔立卡戶2657戶8703人,面積1.46萬畝,帶動農戶實現戶均收入29025元,人均收入3880元,畝均收入3304元。其中,建檔立卡戶收益4852萬元,戶均收入18220元,人均收入5567元,畝均收入3300元。通過茶產業帶動,全縣農民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為山區農民脫貧增收奠定了主要基礎。
正本清源,提檔升級,唱響品牌助發展
近年來,普洱茶市場上出現的一些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瘋狂炒作亂象,到處充斥著普洱茶,讓消費者難以識別什麼才是真正的、好的普洱茶。為進一步做大做強做精茶葉產業,寧洱縣委、縣政府把實施茶葉品牌帶動戰略作為推動產業升級的有力抓手,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的品牌發展思路,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行業實施、強力推進”的原則,立足資源優勢,搶抓機遇,發揮優勢,面向市場需求,整合茶葉加工企業,挖掘“茶源道始”文化,整頓全縣茶葉市場秩序,精心打造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做大做強茶葉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據史料記載,普洱茶,產自雲南普洱府,普洱茶產於普洱山,而且品質優於其他產地所產。基於普洱茶的歷史沿革和獨特魅力,寧洱縣委、縣人民政府決定將境內的普洱茶統一以“普洱山普洱茶”品牌進行打造。2017年,寧洱縣啟動普洱市普洱山普洱茶品牌建設工作,制定了《推進普洱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打造普洱山普洱茶品牌工作方案》,明確了相關部門職能職責,確定寧洱縣區域普洱茶品牌標志名稱為“普洱山普洱茶”。2018年3月,普洱市委、市人民政府在昆明舉行了“普洱市普洱山和鳳凰山普洱茶品牌建設新聞發布會”。“普洱山普洱茶”正式面世。目前,“普洱山普洱茶”誠信聯盟雲南普洱茶(集團)有限公司、普洱宮廷茶廠、普洱皇家貢技茶業有限公司3家茶企誠摯出品,一茶一証,是有身份的普洱茶。
跨越創新,邁進目標,培育龍頭添活力
為增強茶產業競爭力,寧洱縣按照按照“扶強、扶優、扶大”的思路,以“普洱山普洱茶”品牌為引領,把培育茶葉龍頭企業建設作為農業增效、茶農增收的重點來抓,採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茶農”發展模式,構建基地種植、生產加工、市場銷售全產業鏈的利益鏈接機制,進一步提升品牌價值、提高產業效益,提升輻射帶動能力不,擦亮“普洱山普洱茶”金字招牌。為進一步發展壯大普洱山普洱茶品牌誠信聯盟,寧洱縣委、縣政府力爭將全縣范圍內符合並承認《普洱山普洱茶誠信聯盟章程》的茶業或專業合作社吸納至誠信聯盟,共同推動普洱山普洱茶品牌力量發展壯大,在縣茶葉主管部門的協調下,縣內部分有機茶企業積極主動的加入了聯盟。截至2020年3月,聯盟已發展至10戶企業或專業合作社。目前,全縣共有工商注冊的茶葉企業103戶。
如今的寧洱,林在山中,茶在林中,大大小小的茶園基地星羅棋布,成片的茶葉連綿起伏,茶葉產業成為了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2019年,全縣共完成毛茶產量11308噸,實現農業產值4.86億元﹔精制茶8325噸,實現工業產值7.91億元﹔第三產業實現產值11.05億元﹔綜合總產值23.82億元,實現茶產業稅收逾460.6萬元。(廖翌含)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