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抗疫群英譜

中國醫學科學院生物研究所組建科研團隊全力攻關:“參與疫苗研發,我們很自豪”

記者喻思南

2020年04月01日08: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參與疫苗研發,我們很自豪”(一線抗疫群英譜)

  科研人員在生物安全實驗室做實驗。中國醫學科學院生物研究所供圖

  “最近實驗實在是太多了。”回復記者短信兩天后,在一個周末的下午,李琦涵團隊才擠出一點空,來談他們的工作。

  李琦涵是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所長。新冠肺炎疫情苗頭剛出現,他就設立應急疫苗研發攻關組,帶領團隊設計了包括滅活疫苗在內的多條研發路線,細致分配了每項任務。

  深夜,生物研究所的科研樓實驗室燈火通明,透過窗戶不時能看到科研人員小步快跑的身影。這樣的節奏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疫苗研發是一個復雜、漫長的過程。“現在上上下下都憋著一股勁。”李琦涵說。

  生物安全實驗室是疫苗研發的主戰場。在這裡,科研人員要與新冠病毒“親密”接觸,多進去一次、多待一個小時,就意味著多一分風險。

  生物研究所副所長謝忠平從事疫苗研發生產30多年了。接到任務至今,他記不清和團隊進了多少次生物安全實驗室,每次實驗至少持續5個小時﹔有一天他下午3點進去,深夜2點才出來。

  考慮到人難以長時間、高強度集中精力,工作人員通常一次在生物安全實驗室工作3小時左右。謝忠平自己延長工作時間,除了節約寶貴的防護服,更是要與疫情賽跑,盡可能提高效率。

  “實驗安排密,一個套著一個。”謝忠平說,任務排山倒海般過來,團隊隻能在進入實驗室前,把工作細化切塊,“凡是當天要做的,盡量在實驗室做完。”

  電話另一頭,剛從實驗室走出來的劉龍丁聲音很低。作為滅活疫苗攻關組的核心成員,他主要做疫苗保護性評價工作,即通過實驗驗証開發的疫苗有沒有效果。不同劑量、不同工藝、不同標准的排列組合,他都得一一去驗証,“就像打仗一樣,現在正是要咬緊牙關的時候。”

  穿著厚重的防護服,科研人員的操作比平日要難得多。負壓的環境很消耗體能,離開實驗室時防護服能擰出水來。生物安全實驗室實驗培訓部主任劉紅旗承擔保障動物模型的重擔,他和團隊要為多個項目組提供支撐。他是進入實驗室最多的人,疫苗應急項目啟動至今沒休息一天。

  深夜,結束實驗,謝忠平還要與團隊梳理總結,並安排第二天的任務,之后才能吃上一口熱飯。“我們趕著往前做,但標准一個也不能降。”謝忠平說。

  劉龍丁參與過手足口病等疫苗的開發。談及這兩個多月,他說,“除了好的設計,就是靠團隊每個人的忘我投入。”

  戴青負責生物安全實驗室設施設備的維護。他帶著9個人的小團隊,負責檢修設備、維護殺菌等工作,以保障實驗室正常運轉。科研人員進入前,他和團隊要做一遍巡查﹔當天實驗完成后,他們必須採用高壓手段處理廢水﹔實驗室需要幫助時,他們立馬就得穿著防護服沖進去。

  近段時間以來,生物安全實驗室幾乎天天滿負荷運行。“一天最多進了27個人。”戴青說,全國達到生物安全四級的實驗室隻有3個,這裡不僅要承擔生物研究所的任務,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應急攻關科研項目,“隻要實驗室還在運轉,我們就得堅守著。”

  出生物安全實驗室要淋浴,為了快速打理,謝忠平剪去了保持多年、染得烏黑的頭發,留下一頭白色的短發。結果,開會時好幾名生物研究所員工打聽:這是哪裡來的領導?

  得知所裡要成立應急疫苗研發攻關組,20多名黨員簽署請戰書,自願要求加入。由於面對的是一種全新的病毒,科研人員設計了多條疫苗研發技術路線。“研發疫苗的原理看似不復雜,但在這行干了30多年,我還不敢拍著胸脯說哪種方法又快又好。”謝忠平說,“參與疫苗研發,我們很自豪。”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