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麻栗坡:“三心”擦亮大學生村官奮斗底色

2020年03月26日16:17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雲南麻栗坡:“三心”擦亮大學生村官奮斗底色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邊疆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大決戰中,雲南省麻栗坡縣215名有理想、有信念的大學生村官充分發揮知識豐富、接觸面廣、精力充沛、思想活躍的優勢,利用所學專業知識,為鄉村振興提見解,為群眾生產生活解難題,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謀出路,在或長或短的村官生涯中堅定“三心”、擦亮底色、建功立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下金廠鄉倉房村委會大學生村官張芳的奮斗歷程最具代表性。

不忘初心,泥土是腳印的見証

張芳是文山州麻栗坡縣鐵廠鄉人,2015年6月畢業於雲南民族大學,畢業后在麻栗坡某公司擔任預算會計。一次機緣巧合,她在微博上看到全國各地都在搞精准扶貧工作,於是,她決定報考大學生村官崗位。2016年9月,她實現了自己的願望,背負行囊,來到麻栗坡縣下金廠鄉倉房村委會,當起了大學生村官。

剛來的時候,辦公室隻有兩台電腦和一台破舊的打印機,簡陋的居住條件和辦公環境讓她當時就后悔了。是走還是不走,張芳的心在搖擺著、斗爭著,最終,她選擇留了下來,張芳覺得不能忘記自己的初心,不要丟掉自己的初衷,這裡老百姓都能生存,何況自己生於大山,長於大山,有知識、有文化,更應該在這樣的地方為老百姓服務。

當時的張芳對精准扶貧、基層黨建的了解幾乎是零,不知道村“兩委”是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應該做什麼。她毫無頭緒、不知所措。於是張芳決定從小事做起,從打掃村委會衛生、從整理村檔案資料開始。張芳來到村裡的第一個星期,就是在打掃衛生、整理檔案資料中度過的。張芳決定到村委會附近的農戶家坐坐,與村民們“拉家常”,了解全村的基本情況。隨后,張芳帶上倉房村戶口登記冊,擴大入戶走訪面,今天走幾家,明天走幾戶,把走訪過的農戶都詳細記錄下來。張芳主動向村干部們要求,調解矛盾糾紛時帶上她,愛學愛問的她,總是有一大堆問題向村干部們請教。“支書,李廷成要給他家剛出生的小娃落戶,我咋幫他辦理?”“主任,鄉政府的人打電話來,要完善一下五個一批表冊,應該怎麼填?”很多問題對於工作多年的老同志來說是小兒科。張芳對村干部們說:“我比你們多讀了幾天書,操作電腦比你們熟練,我教你們學習電腦,你們教我學習農村工作方法,我們互補,怎麼樣?”大家都同意,覺得這樣好。村“兩委”班子成員都毫不保留地教她農村工作經驗。村會議筆記該怎麼記,村檔案資料該如何分類,怎樣和村民溝通才最有效,遇到不講理的村民該怎麼做……她都牢記於心。

上面千條線,村裡一根針。村委會工作量大而繁雜,張芳短時間內走遍了倉房村委會的村村寨寨,哪怕雨多路滑、道路泥濘。有些村民總喜歡故意找茬,她總是能沉著應對、妥善處理。閑不住的張芳手裡總有忙不完的事情,經常看到她起早貪黑、進村入戶、跑上跑下忙碌的身影。人是鍛煉出來的,現在的張芳,成了工作上的老手,村干部們都夸她,說她悟性好、接受能力快、適應能力強。她的微信個性簽名是:“必須非常努力,才能毫不費力。”張芳始終堅持把各項惠民政策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和實際行動上,履行崗位職責越來越接地氣。她時刻用黨章黨規約束自己,堅守為民情懷,銘記選擇當大學生村官的初心,堅守大學生村官崗位,做新時代的奮斗者。

奉獻愛心,根是葉的歸宿

一次機緣巧合,張芳加入了公益志願服務團隊,利用各類平台幫助困難家庭、貧困學生募捐物資,幫助困難群眾解決基本生活需求。張芳深知,老百姓是大學生村官的根,大學生村官就是一片片樹葉,隻有根壯,才能葉茂﹔要想讓貧困戶實現真正的脫貧,首先得讓貧困戶的思想先“脫貧”。張芳聯系愛心人士捐贈課外圖書,用活倉房村農家書屋,鼓勵村民們農閑時到農家書屋閱讀、拓寬視野,引導村民們“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自下金廠鄉“初心小屋”在中寨村委會啟動實施以來,片區群眾的精神面貌、環境衛生、鄰裡關系有了很大的改善,脫貧成效提高了。為進一步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加快脫貧攻堅進程,張芳及時向鄉黨委、政府建議“初心小屋”在全鄉鋪開。但由於物資緊缺,張芳挺身而出,通過各種渠道為“初心小屋”籌集物資,聯系人員和車輛,搬運物資,跑這跑那,她都盡力完成,外表看似溫柔的她,成了鄉村干部心中的“女漢子”。目前,張芳已為下金廠鄉“初心小屋”籌集到衣服褲子、圖書、文具、生活用品等物資10萬余件。

在外人看來,志願服務都是得不償失,因為志願服務中很多開支都是自己掏腰包,但張芳無怨無悔。張芳解釋說:“公益是力所能及的善良,是水滴石穿的堅持,是雪中送炭的關愛,是落葉歸根的情結﹔所謂志願服務就是不求回報,這是用金錢無法衡量的,能讓社會更溫暖,讓群眾更幸福,讓生命更有價值,讓生活更有意義,這就是志願服務的魅力,就是我的人生追求。”

付出真心,奉獻是青春的旋律

“當初進村入戶時,被狗追著跑,現在狗見到我就會搖起尾巴。”張芳已把進村入戶時,每家每戶的狗會不會向自己搖尾巴作為衡量自己與群眾的距離的標尺,去到每家每戶,狗還會追咬,說明自己去的次數還不夠。“把群眾的事當做自己的事來做,就會取得群眾的信任,工作才能事半功倍。不忘初心,真心服務,群眾工作就會做得好。”張芳如是說。

每當有群眾來到村委會辦事時,她都把“能讓群眾少跑路就絕對不讓群眾多跑”作為辦事准則,能當場解決的問題,她就當場解決,當場解決不了的,她就四處打電話或到各部門咨詢解決的辦法。張芳說:“或許對你來說只是一件小事,但對老百姓來說,有可能是他們跑了很多次才能辦成的大事。為老百姓辦成了事,有可能會讓老百姓一直銘記在心。”2017年收繳農村合作醫療時,為了方便大多數在外務工人員不用“千裡回鄉”、不用擔心找不到人代繳,每一個微信轉賬,她都會開單據拍照反饋給農戶,為避免錯過繳納時間,她還自願掏錢幫忙先墊付。

如何實現貧困群眾脫貧不返貧?張芳和村干部們想盡了辦法。老寨村村民王友忠引進100株砂仁種植,當年就獲得了1000余元的收入,在群眾中反響很大。“三八”婦女節時,張芳組織婦女們外出考察產業種植,鼓勵不能外出務工的婦女自力更生發展產業。她和村干部們經過多方調研和考察發現,倉房村無論是海拔還是土壤濕度,都十分適合種植砂仁。在張芳和村干部們的鼓勵和引導下,大家向王友忠學習,都把自己的承包土地拿出部分來種植砂仁。漸漸地,倉房村的砂仁種植實現了從最開始的100畝到現在的3000畝,戶均增收3000余元,全村188戶貧困戶690人實現脫貧,輻射帶動周邊大火地村委會種植砂仁47戶199人。

看著砂仁產業日益壯大,張芳和村干部們開始思考,單打獨斗無市場對接,無法有效解決農戶的銷路問題。張芳迅速幫助村民成立以種植業為主、水產品養殖業為輔的麻栗坡縣助農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創新“黨組織+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將倉房村“單打獨斗”的產業變成了“報團發展”,為了讓農戶放心,她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免費為合作社提供財務服務。

“芳草青青最美時光,淚水汗水一樣閃亮”。大學生村官在決戰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翻越過一座座崇山峻嶺,敲開過一扇扇農戶家門、走過一條條鄉村小道,初心、愛心、真心是他們的名片,真誠、實干、活力、奮斗是他們的底色,委屈過、歡笑過、收獲著是他們的成長。曾被麻栗坡縣委、政府表彰為“扶貧好村官”,被麻栗坡團縣委表彰為“優秀共青團干部”,被下金廠鄉黨委、政府評為“優秀扶貧工作者”和“脫貧攻堅先進工作者”的大學生村官張芳,用奮斗底色擦亮了鄉村發展隊伍。(張雯銘 王正委)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