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立法加強氣候資源保護開發:光熱雨雪 也能增值(小康路上 綠色力量)

楊文明 徐 前 楊雪霏

2020年03月18日08:0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光熱雨雪 也能增值(小康路上 綠色力量)

核心閱讀

氣候資源是指能被人類生產和生活所利用的太陽光照、熱量、雲水、風、大氣成分等自然物質和能量。對氣候資源的精確記錄和分析,有助於特色農業、休閑旅游等產業發展。比如,氣象部門通過分析,確定雲南普洱市適合種植小粒種咖啡﹔而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則減輕了冰雹災害造成的損失。

因普洱茶而聞名的雲南普洱市,現在多了一張新名片:在雲南已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的8個縣(區)中,普洱市佔了4個。這個稱號,得益於當地對氣候資源的日益重視和精細統計。

今年1月1日,《雲南省氣候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根據《條例》,氣候資源是指“能被人類生產和生活所利用的太陽光照、熱量、雲水、風、大氣成分等自然物質和能量”。雲南省氣象局政策法規處副處長羅宇清介紹,雲南地形地貌復雜,境內氣候類型多樣,氣候資源極為豐富,《條例》的出台,標志著雲南氣候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進入規范化、法治化軌道。

“氣候宜人”,有了量化標准

氣候資源乍聽有點深奧,實際上很具體。“一年雨雪天氣平均各多少天、溫度在多少攝氏度之間,這都屬於氣候資源數據,未來發展避暑、御寒、康養等產業都離不開這些數據支撐。”普洱市氣象局副局長蘇曉力說。

“以前說的‘氣候宜人’,有望進一步量化。”蘇曉力介紹,早在2016年,普洱市就將城市熱島強度變量作為普洱市綠色經濟考評指標之一,普洱市各區縣均將氣候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列入了市、縣(區)“十三五”規劃綱要。

通過充分利用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氣候特點,普洱市組織各縣(區)政府申報創建“中國天然氧吧”,思茅、景東、寧洱、鎮沅4個縣(區)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雲南省氣象局在普洱多個站點統計的當地平均氣溫、空氣濕度、空氣負氧離子含量、空氣質量等氣象數據,已成為普洱發展旅游康養、休閑度假等產業規劃的重要依據。

《條例》明確將“保護優先”作為雲南全省氣候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的重要原則,並明確了氣候資源保護利用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銜接等問題。《條例》提出,地方政府應當根據當地氣候資源特點,採取扶持政策和措施,鼓勵引導有關市場主體合理開發利用雨雪景觀、雲霧景觀、物候景觀和避暑、御寒、康養等氣候資源,發展旅游度假、健康養老等產業。

同時,針對不少地方存在的破壞氣候資源等問題,《條例》明確規定,新建、改建、擴建建(構)筑物,應當採取保護措施,防止或者減輕對氣候環境的破壞,避免或者減輕熱島效應、風害、雷電災害、光污染和氣體污染。“城市的規劃和建設應當根據氣候可行性論証結果,合理利用空氣污染物擴散氣象條件,科學設置、調整通風廊道,避免和減輕空氣污染物的滯留。”羅宇清說。

羅宇清介紹,雲南省氣象部門將盡快啟動需要進行氣候可行性論証的規劃和建設項目目錄編制工作,做好《條例》配套制度的完善。

  種什麼、怎麼種,更加精細規劃

合理利用開發氣候資源,對特色農業發展大有幫助。

據了解,目前雲南不少地方的種植業對太陽光照、土地資源利用率還比較低,區域特色還不明顯。《條例》明確要求,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要組織農業農村等部門做好精細化農業氣候區劃、農業氣象災害防御等工作。

雲南省曲靖市沾益區氣象局工作人員張朴麗表示,《條例》頒布后,可通過對本行政區及其重點區域的氣候承載力、氣候資源的可開發利用潛力進行評估,合理規劃高原特色種植產業布局,形成種植產業聚集區域,“哪個片區最適合種植哪些作物,今后將會有更具體的氣候數據支持”。

“普洱市加強氣候資源調查應用,已編制橡膠、咖啡、生態茶和古樹茶、牛油果等精細化農業氣候區劃17個。”蘇曉力說。

以咖啡為例,氣象部門通過採集溫度、降水、海拔、濕度等數據,分析之后,確定普洱市非常適合種植小粒種咖啡。滇南咖啡氣象服務平台、滇南咖啡氣象服務網站和咖啡氣象服務手機APP也為咖啡種植戶提供了更優質的服務。

“我們會每周發一期咖啡氣象服務專報,針對咖啡不同生長時期的注意要素以及重要的天氣過程,發布災害預報,進行預警推送,提醒農戶提前防范。”蘇曉力說,除了常規的探測站,普洱在全市建了285個雨量監測點,針對咖啡種植建立了專門的農業氣象觀測站,獲取相關氣象要素,適時開展分析,提高氣候資源利用能力。

2019年12月上旬,受冷空氣影響,普洱出現霜凍天氣過程。當時正值咖啡挂果時節,氣象部門提前做了專題預報服務,提醒農戶提前防御。不少農戶及時搭建防護網等設備,利用稻草煙熏增溫,有效降低了凍害影響。蘇曉力表示,這樣的模式很受農戶好評。

人工影響天氣,趨利避害

對於氣候資源的利用,還體現在趨利避害上,一個突出的表現是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近年來,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在防御和減輕氣象災害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條例》明確要求,加強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單位、作業站點設施和裝備建設,合理利用空中雲水資源。

在雲南,每年冰雹災害都會給高原特色農業帶來不小的損失。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不僅可以減輕災害,還能為旱田增雨。雲南省人工影響天氣中心工作人員李紅梅介紹,2018年,雲南省氣象局圍繞大理洱海和蒼山、麗江玉龍雪山實施飛機增雨作業46架次、地面增雨作業150次,有效保護了蒼山生態環境,改善了洱海水質,增加了玉龍雪山積雪和庫塘蓄水。

2019年5月,雲南廣南縣出現階段性干旱,5月下旬強對流天氣頻發,嚴重影響了當地烤煙和部分大春作物的生產。為緩解旱情,同時避免冰雹危害,廣南縣氣象局抓住有利天氣,通過開展防雹作業、增加人工降雨,既有效緩解了周邊地區的旱情,降低了森林火險氣象等級,也避免了冰雹災害的發生。

氣象部門對氣候資源的分析利用,在扑火中也發揮著巨大作用。火場打火,開挖隔離帶是有效阻攔火情的方法之一。隔離帶怎麼挖,大有講究。如果離火場太近,隔離帶沒挖好火就過來了。這時,氣象部門的監測就派上了大用場。

2019年5月,雲南安寧市八街街道小五岳村發生山林火情,安寧市氣象局啟動應急預案,派出團隊帶著氣象監測設備趕赴火場值守。“通過對風力、風向、火頭推進等信息的研判分析,結合地形和山林植被情況,確定開挖位置,為防火指揮部提供決策依據。”安寧市氣象局副局長金龍說。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18日 14 版)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