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經營,足斤足兩是必須的(生活漫步)

羅珊珊

2020年03月18日08:4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誠信經營,足斤足兩是必須的(生活漫步)

  疫情期間,生鮮電商的客源量、訂單量、客單價都有了顯著提升。隻有能夠提供優質商品和服務的商家,才能留住顧客,贏得未來

  疫情期間,人們減少外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線上買菜,生鮮電商需求火爆、訂單激增,各大電商平台也積極提升服務水平,推出了社區團購、集中配送、無接觸服務等創新舉措,確保果蔬、肉蛋、糧油等商品的供給。可是,在齊心協力促進行業發展的大“合唱”中,也有一些現象讓用戶體驗不甚理想。

  日前,有消費者反映,在某平台購買水果,說好20斤重,到手一稱隻有17斤,詢問商家得到的回復是,水果加筐一共20斤,筐佔了3斤,沒有缺斤少兩。如此解釋,讓人哭笑不得。有網友認為,在特殊時期,商家願意送貨上門,分量少點也不是大事。可筆者認為,誠信經營馬虎不得。缺斤少兩,做一錘子買賣,一次兩次也許能僥幸過關,一個兩個消費者也許會被蒙蔽,但成千上萬個消費者可不容易被糊弄。口碑壞了,長久發展又從何談起!

  網購生鮮商品分量不足,不是新鮮事,在平時,也有一些消費者遇到過。與線下買菜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不同,線上購物是先下單,再配送,分量少一些不容易被發現。而且由於生鮮商品保質期短、易損耗,一般無法享受“無理由退換貨”服務,消費者隻能是有因退貨,退換商品成本往往很高。此外,生鮮商品比較特殊,沒有統一的衡量標准,色澤、外形、質量等很難量化評價,就連重量,也會因為水分、枝葉、包裝等因素有所不同。萬一有消費者詢問分量問題,商家可以找諸如“配送損耗”“包裝也稱重”等理由推脫。這給一些不法商家留了空子,給短斤缺兩謀取不當利益提供了可能。

  鑽空子易,樹口碑難。在信息化時代,缺斤少兩、想要蒙騙消費者的行為很容易被晒到陽光下。隨著在線買菜需求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線下商超開始向線上轉移,生鮮電商行業競爭愈發激烈,隻有能夠提供優質商品和服務的商家,才能留住消費者,贏得市場。想要通過缺斤少兩賺取眼前利益的商家,隻會被烙上“不誠信”的印記,最終往往隻能黯然退場。

  疫情期間,生鮮電商的客源量、訂單量、客單價都有了顯著提升,市場前景看好,正是商家腳踏實地、做大做強的大好時機。在消費者最需要優質商品和服務的關鍵時刻,個別平台不去思考如何提升用戶體驗,卻趁機缺斤少兩,豈不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當然,行業的規范發展,僅靠商家自律還不夠,要有強有力的監管。針對生鮮商品非標准化的特性,監管部門應當出台相應的監管細則,加大對網購生鮮產品的抽檢力度,完善生鮮行業誠信體系建設,優化市場環境。電商平台也應健全投訴溝通機制,細化賠償標准,加強對平台商家誠信經營的引導,推動生鮮電商行業發展行穩致遠。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