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工作的穩步推進,雲南省花卉示范園不斷引入發展現代農業、帶動農民增收、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成長活水,努力打造雲南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先導區和示范區,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康乃馨、玫瑰、石斛蘭……初春時節,位於嵩明的雲南省花卉示范園區裡鮮花綻放,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目前,該園區年產高檔鮮切花近7億枝,出口20余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率44%,大部分產品佔國內市場份額50%以上。
雲南省花卉示范園區管委會主任李永文介紹,隨著農村綜合性改革(簡稱“農綜改”)試點試驗工作的穩步推進,園區正不斷引入發展現代農業、帶動農民增收、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成長活水,努力打造雲南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先導區和示范區,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黨建引領 激發鄉村活力
2019年,對於嵩明縣小街鎮哈前村的村民來說是令人欣喜的一年。這一年,哈前村有了路燈、有了文化廣場、有了標准化公廁……許多村民到雲南省花卉示范園區企業打工,生活越過越好。
發生在哈前村的變化是“農綜改”試點試驗工作以來取得的成果之一。“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李永文介紹,在“農綜改”實施過程中,園區以黨建示范引領為抓手,探索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新載體,構建了以園區黨組織為主體、村黨總支為鏈條、企業黨支部為補充的基層黨建融合發展體系。
為推動黨建與產業融合發展,園區根據“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產業發展,合理統籌產業布局,解決產業發展中的同質化矛盾,並以園區黨工委為核心,聯合小街鎮、本納克村委、哈后村小組、海盛公司等黨組織,推進黨支部工作互動,建立聯動機制,進而打破了黨支部相對獨立的壁壘。
在此基礎上,園區通過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產業提供經費支撐的定位,不斷強化產業布局引領、深化產業社會化服務、突出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學員先鋒模范作用。此外,園區還積極開展集體經濟產業建設,推進產業發展服務,在集體經濟產業壯大的同時為黨組織引領產業、黨建服務提供工作經費來源,實現黨建引領產業,產業發展助力黨建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為推動黨支部與專業人才服務團隊融合,園區成立了專業化服務團隊,突出黨建服務,並依托試點試驗核心區產業、人才優勢,積極培育“三高”新黨員,發揮黨員專業技能和先鋒模范作用。在成立的專業化服務團隊中,以園區農藝師黨員為主的種植技術服務團隊,主要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服務﹔以市場能人為核心的市場服務,主要助力農副產品市場開拓及銷售。
在以“黨建帶工建”的工作思路帶動下,園區充分發揮基層工會組織職能,把轄區村民就業技能培訓納入園區技能培訓計劃,在解決周邊村民就業的同時為園區企業提供優質的勞動力資源。同時,園區還以活動陣地建設為抓手、“互聯網”為手段,建立支部、黨員信息庫,突破空間界限,實現信息共享,打造鄉村治理“黨建引領”一體化,線上線下支部工作有機融合。通過黨建示范引領,園區還建設了以黨群活動服務中心為依托,集體、“兩新”黨組織黨建中心為補充的基層黨建體系,並利用互聯網技術,建設移動黨群溝通平台,實現基層社會治理信息暢通,激活鄉村振興活力。
產業融合 培育農業新業態
“作為雲南省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核心區,隻靠一產無法快速增加園區經濟總量、帶動農民增收,我們需要立足昆明打造‘世界春城花都’的背景,將園區建設成為昆明的‘后花園’,以花為媒,讓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李永文介紹,為盡快整合資源優勢,形成花卉產業集群效應,園區充分發揮科技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以科技孵化、植物組培等新技術研發為先導,以種子、種苗、種球為主體,以鮮切花、盆花、干花、有機蔬菜、食用菌生產為補充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
據了解,自2018年以來,園區通過打造企業、科研機構、園區一體的農村產業科技新平台,深入推動農村產業“智能化”發展,積極拓展農業新業態,推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園區現擁有全國最大的菊花種質資源庫,收集、保留菊花品種2500余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花卉新品種100余個,獲國家和雲南省植物新品種認証的花卉新品種74個,花卉新品種研發及無土栽培技術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為促進農產品流通節點交易數據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園區還依托農產品批發市場及多種類型農產品流通主體,整合各類涉農信息服務資源,構建覆蓋生產、流通、消費的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和多層次的區域性信息服務平台。
記者採訪時,昆明海盛園藝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花卉六出花即將成熟。該公司財務總監趙學進介紹,這種花卉非常受歡迎,目前絕大部分供應亞洲市場。“其中一半在國內銷售,一半出口,銷量非常好。目前我們公司的鮮切花產值已超過億元。”
據悉,自2018年以來,園區通過打造企業、科研機構、園區一體的農村產業科技新平台,深入推動農村產業“智能化”發展,積極拓展農業新業態,推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結合帶動8000余人就地就業等發展成效,園區還大力培養新時代農業產業新工人,培育農村創業生力軍,建立農民持續增收新體系。
記者了解到,目前,園區規劃面積50平方公裡,建成區8平方公裡,花卉園藝生產面積達2.63萬畝,已有88家企業和農業科研機構入駐。園區年產高檔鮮切花近7億枝、盆花1000余萬盆,年產值12.24億余元,年貿易出口規模4500多萬美元。通過園區現代農業產業帶動,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開展現代農業創新創業孵化園建設,園區改造提升創新創業服務中心1200平方米,布點村級服務站點(中心)10個,夯實農村創新創業工作,以“科技、綠色、生態”的現代農業產業帶動農民創業、就業增收。
與此同時,在“農綜改”的推動下,園區圍繞“農業+旅游”的發展理念,發展園林園藝、花卉分區種植,實現林下經濟與花卉創意文化結合,並通過打造集農旅文旅一體、產城融合發展的田園綜合體,促進產業結構多元化,助力鄉村振興。在“農綜改”試點試驗工作的推動下,園區形成以花卉產業為龍頭,蔬菜種植、花卉文化為主題的生態旅游產業共同發展的格局﹔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合作社為引導,村民個體為輔的經濟發展共同體。(胡曉蓉)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