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青銅博物館文物——晉公盤。 張雲 攝
4日下午,山西青銅博物館內,講解員吳楠戴著口罩在空無一人的博物館內介紹著三晉大地的奇珍異寶。這是沿黃九省區博物館聯合推出的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直播的其中一場。
“龍形觥是1959年出土於黃河沿岸山西石樓的一件國家一級文物,這件器形獨特、紋飾奇絕的青銅器,宛如一艘停泊在水波裡的龍舟。這件3000多年前商代的青銅酒器上出現的‘鱷魚’紋飾,在世界范圍內都極為罕見。”山西青銅博物館講解員吳楠在直播中說。
山西青銅博物館文物。 張雲 攝
由山西省公安廳追回的晉國青銅重器——晉公盤也在當日的直播中亮相,這件具有2600多年歷史的青銅器由水鳥、金龜、青蛙、游魚等動物浮雕構成,183字的銘文清晰呈現了“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時期的晉國盛世氣象。
黃河是孕育中華文明的母親河,此次沿黃九省區博物館拿出鎮館之寶集體亮相直播平台,還是第一次。
3月2日,河南、青海、四川率先舉行三場直播。中華第一劍“玉柄鐵劍”、“舞蹈紋彩陶盆”、“駱駝載樂”畫像磚等鎮館之寶一一亮相。直播第二日,甘肅、寧夏、內蒙古三省、區也紛紛亮出“看家寶貝”。
2019年9月18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在鄭州召開。同年12月23日,河南、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山東九省區文博單位共同參與的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成立。
受疫情影響,九省、區博物館均關閉了線下展館。沿黃博物館聯盟在此背景下開啟“雲上看博物館”活動,從2020年3月2日到3月4日,一天三場,每天三個小時,通過沿黃九省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講述黃河文化的前世今生。
線上觀展,正成為疫情期間的“新風尚”。直播間中的博物館珍品,通過互聯網技術,打破時空與地域限制,隔屏賞寶,讓平日“身居高閣”的館藏國寶接接地氣,借助互聯網傳播平台,面向更廣泛的受眾。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