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個擬中選藥品最高降幅93%:有原研藥企業報出全球最低價

2020年01月19日08:1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32個擬中選藥品最高降幅93%:有原研藥企業報出全球最低價

32個擬中選藥品最高降幅93%:有原研藥企業報出全球最低價

資料圖:藥房貨架。中新社發 陳超 攝

第二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擬中選結果近日出爐,32個藥品採購成功,最高降價幅度達93%。中選結果公示3天后將正式發布,預計於4月份讓全國各地患者用上此批降價藥。

據介紹,本次集採共有33個品種,覆蓋糖尿病、高血壓、抗腫瘤和罕見病等治療領域,其中32個品種採購成功,共100個產品中選。122家企業參加,產生擬中選企業77家。與聯盟地區2018年最低採購價相比,擬中選價平均降幅53%,最高降幅達93%。

在此次集採招標中,各家藥企的競爭異常激烈。媒體梳理出“數宗最”:有原研藥企業報出全球最低價﹔最便宜的藥片價格被壓到幾分錢﹔企業因意外未能中標股價大跌,現最驚險一幕。

此批集採藥品,尤其是降糖藥阿卡波糖、格列美脲等慢性病常用藥價格大幅降低,多個藥品現“白菜價”,該現象到底是否合理?降價空間從何而來?

試點辦、聯採辦負責人對此回應稱,本次集中採購,對比國際價格以及國內價格,總體符合預期。促使集採藥品大幅降價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是帶量採購,招採合一。在傳統“招採分離”的模式下,隻招價格不帶量、量價脫鉤,企業缺乏銷量預期,一些藥品降價后,由於沒有所謂銷售費用空間而導致藥品“降價死”。從絕對價格水平看,相當一部分藥品價格長期存在虛高水分,一些仿制藥價格水平高於國際價格2倍以上,流通環節費用佔價格中的主要部分。帶量採購、招採合一,給藥品生產企業明確的預期,有利於其根據採購量自主報價申報,真正實現量價挂鉤,擠掉虛高空間。

二是完善規則,促進競爭。此次納入第二批集採范圍的藥品均為生產企業在3家及以上的競爭較為充分的品種。在總結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4+7”試點)和試點擴圍經驗的基礎上,在確保防范壟斷和供應風險的前提下,進一步完善了採購規則,通過公開、陽光的競爭實現了市場價格發現的功能。

三是“復活”低價,重回市場。從歷史採購數據來看,部分生產成本不高、競爭充分的藥品原來價格水平就很低,但由於流通模式原因,低價藥反而難以打開市場,被高價藥“逆淘汰”,比如,解熱鎮痛藥對乙酰氨基酚,歷史數據顯示有企業以0.02元(人民幣,下同)/片的價格銷售,但是低價藥並未成為主流,此次擬中選價格為0.03-0.07元/片,促進了低價藥穩定供應。通過帶量採購、確保使用,企業不再需要進行銷售公關,既有降低虛高藥價的作用,也有將一批低價藥“復活”后重新送到患者手中的功能。

四是及時回款,降低成本。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一方面要求醫療機構及時結清貨款,另一方面實行醫保基金預付或醫保基金直接與企業結算,確保及時結清貨款。據調查,“4+7”試點中選產品的30天結清率達到了90%以上,而此前普遍存在醫療機構拖欠企業貨款問題。

業內普遍認為,隨著“4+7”試點正式擴大范圍至全國,中國醫藥行業生態環境正在發生巨變。

此前第一批國家級“團購”的25種藥品中,仿制藥替代原研藥的效果已經非常明顯。專家分析指出,種種仿制藥替代現象的出現,意味著中國藥品市場價格將進入一個下降的通道,打破專利原研藥對藥品市場的高價壟斷,進一步促進原研藥“專利懸崖”顯現。

中國官方此次明確表示,將建立常態化、規范化的集中帶量採購制度,將更多產品納入集中帶量採購。促使企業間競爭轉為公開透明的產品質量和成本競爭,醫藥產業從營銷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淨化醫藥行業生態環境。(李亞南)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