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塌陷頻發:城市的路要讓人安心行走

2020年01月17日09:41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路面塌陷頻發:城市的路要讓人安心行走

  據《新京報》報道,1月13日下午5點多,西寧市城中區南大街一處公交站附近發生路面坍塌事故,一輛公交車墜入坑中。記者從西寧市委宣傳部了解到,截至1月14日22時10分,事故已致9人遇難,仍有1人失聯,17名傷者送醫治療,目前傷情穩定。事故原因還在調查中,有待官方及時發布真相。

  又一起路面塌陷事件帶走了數條無辜的生命。之所以說“又一起”,是因為近段時間,廣州等地接連發生了多起類似事故。接連的事故,不能不讓人反思:路面塌陷頻發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我們又該如何避免事故再發,給民眾營造更多的安全感呢?

  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向縱深、向地下要空間已然是大勢所趨。無論是地鐵、地下綜合體的修建,還是電網、水管、下水道等基礎性公共管網的鋪設,地下空間的利用越發充分。這確實節約了大量空間,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但不得不說地下空間的充分利用,客觀上增大了路面塌陷的概率與風險,這是諸多事故發生的客觀原因之一。

  而此前的一些路面塌陷事故,也讓我們看到,一些城市在建設過程中,存在重建設輕安全、重地上輕地下的錯誤導向。建設與地表光鮮亮麗是看得見的顯績,而地下設施的維護、安全投入卻是一般人“看不見摸不著”的,且往往花費不菲還是個長期的工程。於是,一些管理部門避重就輕,舍隱績求顯績,將安全擺在了次要地位。

  安全與城市的光鮮亮麗是皮與毛的關系,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一個連市民出行安全都無法保障的城市,再高大上的建設成績也失去了原有的意義。這種本末倒置的城市建設、管理觀念必須要予以糾偏,否則,不僅可能引發諸多的安全事故,也與城市的發展初衷背道而馳。

  讓市民能安心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上,首要任務是讓地下的安全與地面建設相匹配。這需要我們的城市主政者、建設管理部門將安全擺在與建設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從建設一開始時就打牢安全根基。而在后期的管理維護過程中,也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常態的隱患發現、排除機制,而不能一建了之,利用完地下空間就當起了安全責任的甩手掌櫃。

  除了將已有的安全措施落實到位,還可以利用雷達監測、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新興技術手段,為城市安全做好“體檢”,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塌陷風險,提前做好隱患消除與應急處置工作,將事故發生遏制在萌芽階段。

  當然,隨著地下空間的進一步開發,以及過往遺留問題難以短時間徹底解決,塌陷事故依然還會出現。那我們就要做最壞的打算,同時做好最充足的准備,建立一套完善的應急救援機制與隊伍,在事故突如其來時能第一時間組織開展高效的救援,將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降至最低。

  從宏觀層面看,各地需要主動檢視城市中存在的類似安全風險,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而具體到一起起個案與悲劇,則需要通過細致的事故原因調查與嚴厲的責任追究來給責任方以警醒,給民眾以慰藉。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在預防類似安全風險的路上,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夏熊飛)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