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保護治理5周年記

符皓

2020年01月12日09:08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藍天白雲下,蒼山巍峨挺立,洱海碧波蕩漾。

洱海畔,大理市灣橋鎮中庄村古生村小組,和村裡的54戶村民一道,何利成拆除了自家的圍牆和部分房屋,為環洱海生態廊道建設讓出了156平方米的空間。

在對岸的雙廊鎮,像許多在此的客棧經營者一樣,冒著18個月無利可賺的經營風險,懶人懶舍客棧毅然選擇停業整頓,經歷了“三線”入地、排污管網鋪設、客棧風貌提升等改造工作后,以一個嶄新的姿態迎接游客的到來。

每周,上海交通大學雲南(大理)研究院院長王欣澤和他的科研團隊都會抽出一天時間,從大理市下關碼頭乘船出發,前往洱海不同區域的17個取水點,抽取點位上下層的水質樣本,監測洱海水質變化情況。

這些,不過是洱海保護治理行動中的一些小片段。

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體系、環湖截污工程、生態搬遷、洱海監控預警系統……2015年以來,為讓“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大理州投入數百億元,啟動實施了76個洱海保護治理項目。

洱海,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蒼山洱海風光。(人民網 符皓 攝)

尋回童年的洱海記憶

“小時候,洱海水很清,岸邊還有大片沙灘,游泳出來躺在上面,等水分一干,抖一抖身子,沙粒全部落下,身上也不會粘上泥土。”站在門前,看著不遠處的洱海,回憶起童年時在洱海邊嬉戲的情景,幸福的微笑立刻在何利成那古銅色的臉龐上蕩漾開來。

“我沒有說假話,有照片為証。”說完,他帶著採訪的媒體記者來到屋內,指著一張黑白照片介紹了起來。

那是1968年,母親抱著8個月大的何利成在洱海邊拍攝的照片。照片中,母子二人背后,有一大片白色的沙灘,一直延伸到村裡的那棵年逾百歲的大青樹邊。

后來,沙灘被當作建筑材料運走,大青樹也被圍在了村子中心。到1996年,洱海第一次爆發了藍藻,為了保護洱海,何利成家出海捕魚的機動船和在岸邊經營的魚塘相繼被取締。他隻得遠離家人,赴外地養魚,直至2012年才回到村裡開起了客棧。

洱海水質下降給一家人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讓何利成切身體悟到保護洱海的重要性。

2015年以來,在政府推動下,先是在村裡鋪設完善了污水管網,緊接著,村裡的1200多畝土地流轉交由企業統一種植生態作物。

及至要建設環湖生態廊道時,何利成卻猶豫了。

按照規劃,全長129公裡的環湖生態廊道,將有1086戶民房需要整體或部分拆除。何利成家,就是其中之一。

盡管政府提供了安置補償,但開著客棧的何利成明白,拆除圍牆后,自己花費幾年功夫精心打造的小花園也將不復存在,而這個花園一直是吸引游客入住的重要景觀。

“拆與不拆,糾結了很長時間。”何利成吐露了當時的真實想法。

蒼山洱海風光。(人民網 符皓 攝)

回想起童年在洱海邊的美好時光,再回想到當年因藍藻爆發被迫遠赴他鄉謀生的奔波,何利成最終下定決心,主動拆除了圍牆和部分房屋,讓出了156平方米的空間。

環洱海流域湖濱緩沖帶生態修復與濕地建設工程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生態廊道建設完成后,在方便環湖污染監測的同時,將增加762.96公頃生態濕地和湖濱緩沖帶,為洱海構筑起一道物理隔離生態屏障。同時,廊道也將成為當地居民散步和游客游覽洱海風光的景觀通道。目前,包括古生村段在內,生態廊道已初步建設完成50公裡。

“作為洱海的最后一道生態防線,生態廊道就像洱海的眼皮一樣,眼皮好了,眼睛才能保護好。”看著門前即將完工的生態廊道,對其功能,何利成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

房屋拆除后,何利成用部分補償款對剩余房屋進行了修繕加固,隻待生態廊道一建成,他就將重新布置院落。

“拆除部分房屋,客棧房間從14間變為10間,收入減少怎麼辦?”有媒體記者問道。

“生態廊道建好后,洱海生態環境會越來越好,客棧毗鄰生態廊道,游客肯定會越來越多。同時,通過房屋裝修升級改造,提升客棧品質,生意隻會變得更好。”對未來的發展,何利成信心滿滿。

正在介紹院落及房屋裝修計劃的何利成。(人民網 符皓 攝)

洱海生態廊道鳥瞰。(大理州委宣傳部供圖)

要發展,更要洱海

近擁洱海、遠眺蒼山的區位優勢,民族風情濃郁的民居民俗,讓雙廊這個千年古鎮成為游客心中的旅游勝地,也引來眾多商戶聚集。

數據顯示,雙廊單日游客過境量最高達5萬人、入住達3萬人。注冊經營戶達1600多家,核心區內有近600家客棧和餐飲店鋪。

在旅游快速發展的同時,環境承載容量超負荷問題也日益凸顯,給雙廊敲響了警鐘。

雙廊風光。(人民網 符皓 攝)

“生活污水直排入湖、生活垃圾亂扔等現象時有發生,岸邊水面上還能看到漂浮的魚蝦尸體。”回憶起2015年初到雙廊任職時的情景,雙廊古鎮景區管委會副主任施國東用“觸目驚心”四個字作了概括。

“解決環境承載問題,核心要解決污水接納和處理問題。”在經過當地黨委政府深入調查研究,並請專家深入探討之后,雙廊的截污改造工作提上了日程。

“建設污水處理廠,完善污水收集管網,拆除涉污隱患房屋,房前屋后環境衛生整治和景觀風貌提升……”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雙廊迎來了18個月的整改陣痛期,所有客棧及商家全部關停整改。

“還要不要我們活?”盡管當地黨委政府已經挨家挨戶提前做了大量的宣傳工作,但在動員大會上,還是有客棧老板對關停整頓提出了異議。

“洱海沒了,生意還能好嗎?保護洱海,沒有退路,需要大家共同面對。”施國東跟同事一道,講政策、講道理,竭盡全力安撫經營戶的情緒,他的話也觸動了大家的心弦。

洱海岸邊,湖水清澈見底。(人民網 符皓 攝)

據雙廊鎮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整改期內,雙廊整體拆除5戶、局部拆除41戶建筑,新建農戶化糞池涉及1381戶,實施農戶污水收集提升改造涉及508戶,建設截污管網107.36公裡,建成1座日處理量5000立方米的下沉式再生水廠。

與此同時,借助截污改造的契機,雙廊也通過引入知名藝術家入駐、打造藝術風情街區、鼓勵經營戶開展多元化民間藝術活動等工作,著力打造國際知名藝術小鎮,植入環保負荷壓力小的新業態,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提高游客旅游獲得感。

涅槃重生后的雙廊,煥發出迷人的光彩。2019年9月,雙廊被雲南省政府授予“雲南省特色小鎮”榮譽稱號。

“推開窗戶,天藍水清,白牆青瓦,花草芳菲,像是希臘的聖托裡。”採訪間隙,在懶人客棧辦理完入住手續的西安游客何奇敏,剛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地分享了對客棧和雙廊景觀感受。

“隻有把洱海保護好,湖水更清澈,客棧的長遠發展才能得到保障。”懶人懶舍客棧店長張江鈺介紹,客棧整頓改造花費了50多萬元,停業期間一年要損失200多萬元,但經過提升改造,污水直接通過管網進入污水廠,洱海岸邊環境日趨良好。同時,客棧外觀經過綠化、美化,居住品質大幅提升,常常出現一房難求的火爆局面。

據統計,2019年雙廊實現接待游客212.43萬人次,旅游收入達19.04億元。

雙廊下沉式再生水廠鳥瞰。(雙廊下沉式自來水廠供圖)

洱海保護治理需要久久為功

提升洱海保護治理效果,新科技新技術的應用也必不可少。

污水池暴露在室外、機器轟鳴、臭味四溢,這是大多數人對污水處理廠的第一印象。但走進雙廊下沉式再生水廠,隻見大部分污水處理設施都深埋地下,置身廠裡廠外,均感覺不到明顯異味,刷新了參觀者對污水處理廠的認知。

“雙廊下沉式再生水廠可節約用地約160畝、對周邊環境影響范圍減少約1400畝,處理採用CAST+高效沉澱池工藝,出水達到國家一級A標准,污水處理后不直接排入洱海,而是接入生態塘庫自然淨化,再用於綠化和農業灌溉。”國投中國水環境集團大理洱海生態環境治理有限公司運營部總經理李建軍說。

李建軍表示,作為環湖截污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以來,中國水環境集團已在洱海周邊建設了6個下沉式再生水廠,年處理水量達到1710.8萬立方米。

正在洱海岸邊打撈漂浮物的環衛人員。(人民網 符皓 攝)

“可對洱海全流域適時在線監測,並對未來1個月的水質和7天的藍藻水華情況進行預測預警……”在大理州洱海保護治理及流域轉型發展指揮部,大理州智慧洱海監督指揮中心負責人趙繼東向媒體演示了“洱海監控預警系統”的部分功能。

趙繼東表示,於2018年9月通過驗收的“洱海監控預警系統”,依托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技術,連同遙感衛星、無人機及密布洱海全流域的監測設備,建立起了空天一體的洱海監測網絡,可為科學治湖提供精准的數據支撐。

參與洱海保護治理研究10余年,王欣澤和他的科研團隊一直在為洱海的保護治理工作提供技術方案支撐,他提出的很多關於洱海保護治理的建議及措施已被大理州採納應用。

王欣澤認為,保護洱海,首先要實現洱海水質穩定,再逐步實現水質提升。

“通過近幾年在洱海全流域上做的截污控污工作,洱海水質已得到明顯改善。”王欣澤基於多年的洱海保護治理經驗和水樣監測數據分析,得出了上述結論。

科研人員正在洱海上抽取水質檢測樣本。(人民網 符皓 攝)

事實上,大理州洱海保護治理及流域轉型發展指揮部近日通報的洱海水質監測數據,也佐証了王欣澤的判斷。根據通報,洱海2017年全湖水質實現6個月Ⅱ類、6個月Ⅲ類,2018年、2019年全湖水質連續兩年實現7個月Ⅱ類、5個月Ⅲ類,未發生規模化藍藻水華,主要水質指標變化趨勢總體向好。

不過,在王欣澤看來,在成效面前,洱海保護治理工作也不能鬆懈。

“洱海干濕季節差異大,每年的氣象條件也不一樣,截污成效會隨之出現波動。另外,洱海的底泥含量也較多。保護治理不可能一勞永逸,還需要久久為功。”他說。

(責編:李發興、楊良旺)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