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農科院4項成果榮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表彰

2020年01月08日16:13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關於2016-2018年度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獲獎情況的通報》,表彰獎勵在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作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雲南省農業科學院4項成果榮獲表彰。其中,經濟作物研究所牽頭完成的“早熟高含油量油菜品種培育及高效技術集成應用”榮獲農業技術推廣成果獎一等獎﹔甘蔗研究所牽頭完成的“甘蔗綠色輕簡生產技術推廣應用”榮獲農業技術推廣成果獎二等獎﹔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尼章光、甘蔗研究所研究員劉少春榮獲農業技術推廣貢獻獎。

《通報》顯示,2016-2018年度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包括成果獎一等獎80項、二等獎160項、三等獎159項,農業技術推廣貢獻獎500名,農業技術推廣合作獎20項。

據悉,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是1987年設立的農業技術推廣獎,是農業農村部授予在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一線作出創造性突出貢獻的農業科技人員或組織的榮譽。1987年設立至2006年,每年評選一次﹔2007年,因國家對表彰獎勵進行清理,豐收獎暫停評審。2009年12月,豐收獎作為全國行政等系統中央單位評比達標表彰活動項目予以保留,獎項設置農業技術推廣成果獎、農業技術推廣貢獻獎、農業技術推廣合作獎,評獎周期由原來每年1次改為3年1次。

獲獎成果簡介:

1、推廣成果獎一等獎“早熟高含油量油菜品種培育及高效技術集成應用”。該成果培育出生育期180天以內、含油量44%以上、性狀優異的3個雙低品種、登記品種5個、獲品種權1項﹔研究集成油菜“三精”高產栽培、低緯高原山區油菜避災高效栽培、旱地油菜輕簡高效栽培、蚜虫生物防治等4項核心技術﹔4個品種、3項技術分別入選雲南省主導品種和生產技術指導意見﹔成果建立“科研+推廣+基地+加工”的推廣服務模式,在旱地及山區大面積應用,創兩項全國早熟油菜高產紀錄,實現“一斤菜籽產半斤油”理論產油量,成果累計應用505.5萬畝,總經濟效益3.66億元。近年來,該成果的應用在雲南省覆蓋率達45%、在旱地和山區達60%以上。

2、推廣成果獎二等獎“甘蔗綠色輕簡生產技術推廣應用”。該成果針對雲南冬春少雨干旱、甘蔗施肥量大、生產成本高等關鍵問題,在雲南大規模推廣應用甘蔗綠色輕簡生產技術。在新植蔗上研究形成了以全膜覆蓋、一次性施肥為主、在宿根蔗上以機械化鏟蔸為主的綠色輕簡技術﹔構建省、州市、縣市、鄉鎮四級甘蔗技術推廣體系﹔2016-2018年,累計在雲南蔗區推廣甘蔗綠色輕簡化栽培技術205.22萬畝和甘蔗鏟蔸技術175.59萬畝,累計在緬甸、老撾等境外蔗區推廣甘蔗綠色輕簡化栽培技術102.00萬畝。成果推廣應用促進雲南境內甘蔗增產468.26萬噸,蔗農增收9.44億元,增糖59.28萬噸,增加稅收4.38億元﹔通過技術推廣應用,使全省甘蔗農業單產從3.69噸/畝提高到4.24噸/畝,甘蔗平均出糖率從12.44%提升到12.83%,連續三年創全國同行業第一,為保障我國食糖安全、深化雲南跨境甘蔗產業合作作出重要貢獻。

3、推廣貢獻獎尼章光。尼章光研究員33年扎根基層,長期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農業生產第一線工作,潛心鑽研,選育出了系列品種,集成了一批關鍵技術。選育出適應雲南怒江流域、紅河流域、金沙江流域不同生態區早、中、晚熟芒果品種13個,全部通過省級品種審(認)定,其中3個品種通過國家審定。四季芒、金煌、貴妃、帕拉英達、聖德隆和南逗邁4號等6個品種入選農業部熱帶作物主導品種,帕拉英達和南逗邁4號入選為2018年雲南省農業主導品種。通過尼章光帶領研究團隊的不懈努力,實現了雲南芒果產區和品種熟期相適宜的產業化發展的格局,優良品種在區域內得到大面積的推廣應用,培育形成選育的鮮果供應期達7個月的怒江流域、紅河流域、金沙江流域早中晚熟芒果優勢產業帶,優良品種覆蓋率達78.6%。通過良種的示范,2016年雲南芒果種植面積達到十年前的3.4倍,成為我國第二大芒果產區。近三年品種與技術累計推廣面積116萬畝,新增總產量10.15萬噸,新增總產值5.15億元。構建的雲南芒果優勢產業支撐技術體系,為雲南省芒果產業的健康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4、推廣貢獻獎劉少春。25年來,劉少春研究員長期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從事甘蔗栽培推廣示范工作,針對雲南甘蔗主產區土壤施肥利用率低,施肥水平上升的突出問題,聯合甘蔗制糖企業和肥料生產企業,系統研究主產蔗區土壤養分變化規律,研制測土配方肥、甘蔗制糖廢棄物(濾泥和糖蜜酒精廢液)生物有機肥,研究形成無機有機集成配套的甘蔗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出版專著5部,研發的4個肥料獲得登記。良種及配套技術的示范推廣,讓與臨滄市鎮康縣接壤的緬甸境內縣區甘蔗種植面積擴大到59.6萬畝,入榨甘蔗總產達184.9萬噸,經濟效益顯著,也為雲南甘蔗制糖企業實施走出去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幫助緬方發展鞏固甘蔗替代種植,減少中緬邊疆地區毒品危害,帶來了顯著的社會效益。近三年,在雲南省甘蔗主產區應用推廣測土配肥配施322.48萬畝,累計增產甘蔗203.706萬噸,總經濟效益8.6億元。在雲南甘蔗主產區應用推廣,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顯著,為推動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甘蔗科技進步,產業發展,促進雲南省蔗糖產業提質增效發展,農村產業脫貧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馬偉 曾江)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