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記:從帶著泥湯的大鍋飯說起

2020年01月07日09:33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記者日記:從帶著泥湯的大鍋飯說起

位於太行山深處的河北省涉縣后池村,是中國脫貧攻堅戰場的一個縮影。后池人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開山筑路,鑽岩找水,開荒播綠,奮力搬掉“貧窮”這座大山。

4年來,新華社記者多次到后池村採訪,這裡選取三篇記者日記,記錄后池人一些催人淚下又給人力量的奮斗場景。

(日記一) 2016年3月4日 星期五 晴

春寒料峭,乍暖還寒。

晚上回到賓館,仍在感動於白天后池人火熱的修路場景。

排成隊傳運石塊砌路沿,農用三輪車、手推車往來穿梭運石塊,一鍬一鏟平整路面……已經習慣於用開鑿機、鏟車、壓路機修路的我,沒想到還有人以這種最傳統的方式修路。

尤其忘不了那個推獨輪車運石塊的老人,他身材瘦小、臉色黝黑,可能因為年歲過長體力不支,車子一直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左右搖晃,經過我面前時,“嘩”地傾倒。有人幫他把車扶起來,重新把石頭裝進去,他又繼續推著車搖擺前行,沒說一句話。

最觸動我的,是山坡上支起的幾口大鍋。

為了節省中午吃飯時間,村民把家中大鐵鍋背到山上,一些上了年歲的老人和婦女充當起大廚的角色。我注意到,類似化肥袋的塑料袋子、像油漆桶似的塑料桶以及我們平時用於盛放垃圾的塑料筐,都成為他們運水、面條、白菜的容器。

熊熊燃燒的柴火、揮舞攪鍋的大鏟、大鍋上的騰騰熱氣……酣暢淋漓的畫面雖然地處巍巍太行的一個犄角旮旯,但仿佛沸騰了整個太行山。

一位鄉鎮干部回憶起他吃的一頓飯:“那天,寒風刺骨,風卷雪花打得睜不開眼,然而,后池村民都沒回家,仍挖土的挖土、壘堰的壘堰,一個個頭頂白雪、腿拖黃泥。吃飯時,村民們或站或蹲,邊吃飯還邊開玩笑:‘老天怕飯沒味道,刮來柴草當菜吃,添些塵土當調料。’我吃了一碗面條,最后剩在碗底的,竟是一層厚厚的黃泥湯。”

此時,我想起華羅庚的名言:面對懸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條縫來,但用斧鑿,得進一寸進一寸,得進一尺進一尺,不斷積累,飛躍必來,突破隨之。

后池人,就是在用這種精神,以事不避難、苦干求變的態度,突破貧困的枷鎖。

(日記二) 2019年5月31日 星期五 晴

今晚無月,山裡的夜,深沉靜謐。

聽說村干部晚上要碰頭,我們晚上趕到村東頭的村委會。這是上世紀70年代建起的小院,北面、西面各有一排磚房,曾是村小學所在地,2017年村裡希望小學建起來,老師學生們搬走了,原本在一間石頭房裡辦公的村委會搬到這裡。

約莫8點多,有人陸陸續續來了。有的騎著電動車呼嘯而來,有的抽著煙快步走來。最后一個進院的劉現方,趿拉著拖鞋,打著手電筒,經過乒乓球台,繞過一棵大柳樹,走進北面亮燈的房間。

我們跟著進屋,黨員們齊了,就開始“扯”了。“扯”是當地土話,但他們不是“閑扯”,而是安排村裡生產。自2015年修路開始,每晚這頓扯,隻要他們不病倒,風雨無阻。

今晚這頓“扯”,依舊從生產開始。幾個支委各管一攤,分頭說了山上綠化、果園、村裡涂料廠的事兒。村支書劉留根叮囑:“這些天天旱,剛栽下的800棵梧桐樹要集中精力澆水,務必要讓它們活了。桑葚採摘也到了關鍵期,要再澆一遍水,保証產量。”

扯完正事,他們也扯點遠的,這晚他們扯到了夢想。有人想弄個大湖,有人覺得山頭可以修條索道,還有人建議把山上的梯田改造為夜景梯田,“讓游客夏天看漫山花開,冬天看滿山冰雪”。

這群五六十歲的漢子,聲音越來越大,興奮溢於言表,一個話音未落,下一個搶著說。

旁聽的我們,被他們的熱情點燃,也想說幾句,一起暢想這個太行深山村的未來。

臨近夜裡12點,我們起身離開,劉留根送我們到門口。

“你們不回?”我問。

“我們再扯一會兒。”他說著,眼睛望向那間明亮的屋子。

(日記三) 2019年8月26日 星期一 晴

山路十八彎。沿盤山公路蜿蜒而上,頭昏腦漲之際,已置身於大山深處。

正值盛夏,車窗外漫山遍野的綠,點綴著星星點點的白,忽閃而過。這是后池給我的第一印象。

聽村民介紹才知道,那些小白點叫“魚鱗坑”,是村裡人為了綠化荒山,用200多個日日夜夜挖出的樹坑。白色的擋板狀如月牙兒,遠看就像片片魚鱗,在陽光下閃爍。

今天採訪,印象最深的是兩張照片,那是包村的年輕鄉干部李亮斌給我看的。

一張拍攝於2016年3月15日,這是每個后池人都忘不了的日子。村民們義務出工100天修出6公裡長的上山路,竣工了!

劉留根們第一次坐著村委委員劉擁軍的五菱牌面包車,一陣風似的上了山。7個好漢站成一排,沖著鏡頭不約而同地露出大白牙。

剛到后池一個月的李亮斌也在其中,這個尚未滿30歲的小伙子,打心眼裡高興。

“到村裡第一天我就被震撼了!大冬天裡荒涼得很,哪想能看到全村人齊上陣修路這麼熱火朝天的景象。這些荒山沉重地壓在后池人身上,別人都往外跑,可他們卻敢向貧困宣戰。”李亮斌說,3年多來,他平均每周在村裡待4天,被這裡的人感動著,影響著,“他們可愛、實干,有奉獻精神。”

另一張照片拍攝於2016年7月25日,罕見的暴雨讓后池塌堰6000多處,愚公路也被部分沖毀。村兩委成員徒手爬上全村制高點圓夢峰查看災情。

幾個漢子坐在地上,垂著頭,望著荒山發愁……李亮斌拍下了他們落寞的背影。

災難壓不垮后池的新愚公們。洪水過后,他們又拿出戰天斗地的勇氣,轟轟烈烈地展開“十大工程”建家底。短短幾個月后,后池連通路路基完成,南北懷峧路相連,一條心形山路躍然眼前。

兩張照片一對比,意味深長。

在后池,我們採訪別人,也被人“採訪”。跟我差不多同齡的亮斌,問我最多的問題就是“你覺得這個村有希望嗎?能發展好嗎?”

初到后池,我也帶著懷疑。這個中國北方最普通的山村,沒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年輕人嚴重流失隻剩下“等死隊”。久困於窮,靠什麼起死回生?

火熱的勞動、昂揚的精神、團結的氛圍……採訪中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讓我們漸漸找到了答案。在黨的領導下,人民群眾中蘊含的偉力,一旦被凝聚、被激發,將創造出無盡可能。(范世輝、熊爭艷、史競男)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