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破壞名勝古跡 不再只是輕罰了事

2020年01月02日09:55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戶外運動破壞名勝古跡 不再只是輕罰了事

以電鑽鑽孔、打岩釘、挂繩索等破壞性方式攀爬世界自然遺產地三清山巨蟒峰……2019年12月30日,三名游客被江西省上饒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其中2人獲刑,並處罰金﹔3人連帶賠償環境資源損失費600萬元,這一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給不愛走“尋常路”的戶外運動愛好者敲響了警鐘。

近年來,戶外運動愛好人士破壞生態環境、名勝古跡的事件並不鮮見。專家認為,這類行為不僅是文明旅游的范疇,更有可能是踐踏法律紅線的問題,應依法加大懲處力度,戶外運動愛好者應自覺維護生態環境、保護名勝古跡。

不走“尋常路” 生態環境很受傷

記者梳理多地案例發現,一些不走“尋常路”的戶外運動愛好者,出於不同目的,圖一時之快給生態環境和名勝古跡造成損害。

據辦案人員介紹,2017年4月15日凌晨4時許,張某明、毛某明、張某攜帶電鑽、岩釘等工具攀爬巨蟒峰。在攀爬過程中,張某明使用電鑽在巨蟒峰岩體上打入26個岩釘。此后,三人攀爬到巨蟒峰頂部,並在頂部使用無人機進行拍攝。

更有甚者破壞環境以尋求刺激。2019年8月,一個越野車隊碾壓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致使綠草如茵的大草原局部滿布車轍,一男子還在視頻中發出挑舋。當地成立多部門聯動專案組展開調查,依法對涉事人員進行處罰。

多地景區管理人員表示,一旦對生態環境和名勝古跡造成損傷,這種影響幾乎是不可逆的,而且修復難度巨大。經專家論証,張某明等三人的行為對巨蟒峰地質遺跡點造成了嚴重損毀。“即使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也很難修復如前。”多位受訪專家坦言。

“三清山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是不可再造的旅游資源。從地質構造上來說,巨蟒峰遺跡點歷經3億多年地質演化,其由風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花崗岩柱體本身較為脆弱,這3人的行為不僅對它造成了嚴重破壞,他們打入的岩釘還會加快巨蟒峰柱體的侵蝕進程。”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張百平分析說。

事前難防范 事后難追究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越是險象環生、人跡罕至的地方,越是吸引部分戶外運動愛好者“以身犯險”,也進一步增加了景區管理難度。

——戶外運動活動組織待規范。多地景區有關負責人表示,設立了警示牌,仍有人視若無睹強行進入﹔採取部分路段封路的方式,這些人繞道翻山越嶺也要前往探險。“部分戶外運動團隊在行前通知中不會普及保護生態環境和名勝古跡的內容,活動中也不會將其放在首位。”江西省野外生存研究會理事曹國新說,許多戶外運動協會、驢友俱樂部等都是民間自發形成,多是利用網絡聯絡組織活動,准入門檻低,隨意組隊,為后續旅途埋下隱患。

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副教授朱璇分析說,當前戶外活動主體的法律關系不清、責任不明。戶外活動、救援機制、責任認定、處罰機制等相關規定仍不完善,“在沒有明確法律規定的情況下,戶外運動、野外旅行沒有對口的行政主管部門。因此,各種戶外運動俱樂部、驢友自發組織處於無監管的野蠻生長狀態。”

——事前難防范,管理難度大。“景區點多面廣,以前主要依靠傳統管理方式,一旦發生破壞生態環境和名勝古跡的行為,工作人員抵達時往往破壞已造成。”三清山風景名勝區有關負責人表示,事件在2017年發生以后,景區於2018年提升了智慧管理系統,針對重要的自然遺跡,安裝紅外感應等技術實時監測﹔實行片區網格化管理,加強巡查責任到人。

——事后難追究,地方和景區無奈埋單。一些地方和景區負責人感慨,幾乎每次驢友遇險,當地都要投入消防、公安、志願者等少則數十人、多則數百人營救,且涉事地點往往地形復雜,給救援行動帶來很大的困難。“保証人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對自然環境和名勝古跡的破壞,往往難以追究,最多罰款。”一位中部地區山岳型景區負責人無奈地說。

依法加大懲處力度 規范戶外探險活動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驢友”故意損毀巨蟒峰刑事及民事公益訴訟案“雙箭齊發”具有突破性,改變了此前對違法者勸阻、罰款為主的處罰方式,不僅大大提升了違法者的違法代價,更維護名勝古跡背后的公共利益。

“游客有文明旅游的義務。”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如果在旅游過程中破壞了文物或國家的自然資源,就涉嫌違法犯罪,應由司法部門予以相應的懲戒。生態是旅游發展的底線也是生命線,要用行政和社會治理的手段,促進文明旅游。

專家建議,不可再生的珍稀自然資源,是人類的共同財富,應當受到法律最嚴格的保護,依法加大懲處力度。地方有關部門和景區應通過增派人手、設置監控、無人機巡查等手段實時監測,防止人們隨意進入。

“野外探險要事先跟公安機關報備,告知人員及路線等相關情況。出發前做好行前通知,活動時自覺保護生態環境和名勝古跡。”朱璇建議,對組織商業性探險運動的機構或俱樂部進行資質認定和管理。(記者 程迪、賴星)

(責編:薛丹、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