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

埂平田宽事业广 致富驶入“高速路”

2023年05月23日10:59 |
小字号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平达乡河尾村是个典型的农业生产大村,土地资源丰富,但种植地块小而散,耕种成本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生产劳动力出现较大缺口。加之农户种植作物品种较多,组织化程度低,劳动效率提不起来,农户增收致富的动能后劲不足,给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带来困难。

“劳力缺”“补丁地”的现状摆在眼前,农业发展陷入困境,着力解决“河尾村怎么发展”是首要工作任务。

2023年3月5日河尾村大田翻犁机械化作业3

河尾村集中流转土地。李坚摄

破困境,探生产方式转型,开新局

河尾村耕地总面积2200多亩,人均产出效益多年来都没有明显提高,“钱袋子”始终鼓不起来,老百姓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增收致富的路子到底在哪里?这也是村“两委”着急的事情。

“大家一起想了不少办法,效果不理想,而烤烟种植是一个突破口。”河尾村村委会副主任罗国云讲起转型之路,难掩辛酸。

“烟站党支部和我们支部是结对共建,一次大家在交流党建工作时,谈到产业发展,烟站把全国好多地区土地集中流转的事例拿过来进行交流,在一次次共建中,我们找到了走出困境的好办法——把土地流转起来,走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路子!”讲起共建交流,村党支部书记杨天应露出笑容。

2023年3月5日河尾村大田翻犁机械化作业现场李坚摄

河尾村大田翻犁机械化作业现场。李坚摄

平田埂,推土地集中流转,宽事业

河尾村村“两委”积极推进土地集中流转。调查走访中发现,很多外出的打工人员免费把土地给大户种植,但种植大户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土地流转就难以推进。

村里的种植大户胡祖宏给出了解释:“土地细碎,大型机械下不去,光靠人工来投入生产成本就会翻倍提高。”

“除此之外,细碎化的田块无法利用大型农机深翻深耕,病害和地力下降的问题突出,为了增产就得加大农药和化肥的用量,长久下来,土壤污染加大,地力下降,这地就更不好种。”种植户张建然补充道。

大型机械要下田,提高种植大户的承包积极性,是工作推进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部门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田间生产的保障条件有了极大改善,机耕路修四通八达,大型农业机械进场的基础条件能保障。但河尾村的“巴掌田”有太多的田埂,往往机器一起步就要停,更多的是机器根本进不去,这也是种植大户不愿意承包的原因。

耕地2200多亩,调查下来光田埂就占去100多亩,平田埂是最理想的出路。

但是农户对平田埂顾虑很大,担心田埂被填平以后自己的土地面积就缩水了。为此,河尾村党支部组成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积极和乡土管所联系,出台了多项保障措施。

村党支部书记杨天应介绍:“村‘两委’通过给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建立档案,把田块现状和土地承包合同关联起来,规定承包价格,确定流转期限,设置违约条款,充分保障各方权益,给农户吃下‘定心丸’,同时倡导种植大户用工优先雇用已流转土地农户,让流转土地的农户既能‘收租’还领‘工资’。”这下大家的顾虑就都解决了,土地成功“转”了起来!

种植大户的承包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一块块平整的田地大型机械在轰鸣,河尾村迎来新的希望。

2023年3月5日河尾村大田翻犁机械化作业2

河尾村大田翻犁机械化作业。李坚摄

抓订单,谋产业协同发展,快致富

2022年,全村集中流转土地1800多亩,粮烟协同发展,农机农艺融合也迈出了新步伐。河尾村动员种植大户烟后作物大力种植玉米、萝卜。

村委会主动与肥料供货商联系,集中统采农资,降低种植成本,提前联系收购商,敲定收购价格,签订订单收购合同,“订单式”产业模式为种植户农产品产销铺平道路。种植当年,玉米实现产值350多万元,萝卜实现产值100多万元,最高亩产达1.3万元。

一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农户快速增收致富的道路加快筑成,河尾村在把土地“转”起来,奋力把乡村建设“兴”起来,农民“富”起来的道路上继续前进。(赵连权)

来源:保山市烟草专卖局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