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

昆明理工大学历时5年研发三七控水减排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智慧农业助三七产业绿色发展

2022年08月12日16:42 | 来源:云南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智慧农业助三七产业绿色发展

昆明理工大学“季节性旱区农业节水减排与绿色生产创新团队”在试验田取样

历时5年,昆明理工大学“季节性旱区农业节水减排与绿色生产创新团队”研发出一套以“三七控水减排提质增效关键技术”为核心的智慧化三七种植体系,通过智慧农业改变灌溉施肥和控水方式,实现三七种植零农药、减化肥、降病害绿色发展的目标。

盛夏时节,走进泸西县午街铺镇,在昆明理工大学“季节性旱区农业节水减排与绿色生产创新团队”建立的三七控水减排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黑色网状遮阴大棚里精细地布设了三七水肥耦合试验小域,每个区域设置了精准化微喷灌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开启后,各试验小区的喷头呈雾化精准地供水施肥。除了雾化微喷灌系统外,在每个试验小区内,根据每垄三七种植的长宽度,还在遮阴棚下单独架设智能化控制天然降雨的简易遮雨系统。为了防止雨季造成田间积水,在每垄间设计了排水渠道,调控三七田间的土壤水分,保证三七在适宜的水土环境中健康生长。

三七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也是在云南省广泛种植的道地中药材和绿色优势生物资源。三七是一种抗病性弱、易发生根腐病和黄叶病等病虫害的植物,其对种植环境要求非常苛刻。一直以来,云南省采用传统粗放的大水大肥大药人工栽培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剧了三七病虫害高发和连作障碍问题。

“为攻克云南省三七种植难题,我们团队自2017年开始,经过历时5年的科学试验,通过微喷灌水肥一体化+不同水量交替灌溉+避雨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在全国首次提出三七控水减排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团队成员、试验地负责人臧振南介绍,粗放式水肥管理措施和雨季水分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是造成三七病虫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只要使用合理的灌溉方式,避免雨水渗入三七根部,加上智慧化的栽种管理模式,就能做到零农药、减化肥、降病害、增产量、提品质、零污染的三七绿色生态可持续化生产。

“三七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特别是对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土壤温度、设施温光湿响应敏感,而且连作障碍问题突出,用传统模式种一茬三七后,要经过近10年的恢复才能重新种植三七。”昆明理工大学现代农业工程学院院长、教授杨启良说,三七之所以对土地轮作要求高,主要是因为传统的种植方法中种植户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三七病虫害高发、土壤质量恶化,进而造成土壤质量恶化和农残超标等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三七的收成和品质,团队首创提出的三七控水减排提质增效关键技术,正是通过改变传统的三七灌溉施肥和控水方式,实现三七产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农业方面相关专家对该技术评价道:采用“三七控水减排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种植出来的三七,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节水效果达到30%到50%、化肥施用量减少50%,三七的有效成分三七总皂苷含量高达15%。

为实现三七科学高效化种植,团队面向国家智慧农业发展需求,研发出智慧仿生大棚水—温—光—湿协同调控系统,该系统可针对不同时期三七的生长情况,智能精准化调控仿生大棚土壤水分、养分、温度、空气湿度、光照等指标,科学合理地1:1还原三七原始林的天然生长环境。

“云南省三七种植多以人工栽培为主,成本高、效率低,加之三七田都有大棚覆盖,体量较大的移栽、播种机械很难在三七田间作业,因此云南省三七种植机械化程度也低。”团队成员指导教师梁嘉平说,为了降低三七种植过程中的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团队自主研发了适宜于三七智慧化仿生大棚应用的轻便型播种机械、移栽机械和收获机械,与人工种植相比,机械化作业效率提升了50%,降低了人工成本。

目前,团队研发的智慧化三七种植技术已进入推广应用阶段。自2017年以来,在文山市德厚镇、泸西县午街铺镇喷泉村、弥勒市东山镇大栗树村的三七种植户推广示范。

弥勒市东山镇大栗树村村民丁春发告诉记者,通过学习使用三七控水减排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现在栽种的三七亩产可稳定在150公斤左右,预售价可达到每公斤1000元。

目前,团队已与多家知名药企签订了三七订购协议,协议价不低于每公斤1000元,同时团队还帮助、指导农户科学种植三七,帮助农户销售,促农增收,用科技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记者 王怡文 文/图)

(责编:木胜玉、徐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