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党旗红
文旅融合绘就德昂古寨的“诗和远方”

出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府芒市城区,一路向西,沿高速公路行驶40多分钟后,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三台山德昂族乡到了。
出冬瓜村是三台山乡最古老的德昂族村寨,建寨已有200多年历史。村子依山而建,参天的古榕树下是传统干栏式民居,屋顶“四檐出水”的设计,远远看去像一顶古时官帽。如果你来到这里,可以品尝德昂族原生态的美食、回味甘甜的酸茶,可以选购精美的德昂族织锦,学跳一段烙印着漫长岁月符号的水鼓舞,可以徜徉在德昂故事长廊,感受德昂族的历史……
有游客称,住在干净整洁的山间德昂族民宿,推开窗遥望芒市坝的美景,心情从城市的喧嚣一下子便自由切换到山村的静怡。“是诗意,是情怀,更是对生活的希望。”有游客总结说。
村里的民宿。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文化传承 发展乡村旅游
多年前,出冬瓜村四周雄峻秀美的青山是村子闭塞的屏障,不便的交通隐藏住了村落的美,阻碍了村子发展。
“原先,村里人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大伙纷纷外出打工,挣了钱回来把老房子拆了,盖起小洋楼,传统的德昂族民居越来越少了,酸茶、织锦等传统的德昂族技艺面临着失传危机。”三台山乡乡长赖虹说。
转机出现在2009年。出冬瓜村幸运入选联合国一个发展基金资助的“中国文化和发展伙伴框架”项目,时任村小组会计的赵腊退被选为村级协调员跟随项目组外出考察和培训。
“我跟随项目组到北京、四川、贵州等地,看了很多文化传承和乡村旅游项目,很受触动。”赵腊退说:“我们三台山有好山好水,有独特的德昂族文化,只是没有开发起来。”
外出考察的经历,让赵腊退打定主意:要挖掘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并让其重新发扬光大,将民族文化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
但当时的出冬瓜村交通闭塞,村民们对搞乡村旅游、办农家乐不太热心,没有人响应。下定决心的赵腊退没有退缩,在他的坚持下,家里前前后后投入20多万元,村里第一家农家乐开了起来。
2010年,作为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传承人,为传承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赵腊退从寨子里的老人处学习技艺,并对技艺进行改进,把茶叶一层层压实,用芭蕉叶密封包好后再埋入地下发酵。在发酵时间上,他经过多次测试,发现发酵6个月的酸茶口感更醇厚。
在赵腊退推广带动下,酸茶如今已成为三台山乡的招牌产品。他还收了10多个徒弟,专门传授制茶技艺。
赵腊退正在自己的酸茶工作室忙活。 受访者供图
党建引领 村寨焕发蓬勃生机
在出冬瓜村党建领航宣传栏中有一句醒目的话:致富不致富,关键在支部。赖虹解释说,为发挥像赵腊退这样民族文化传承人、致富能手的带头作用,当地积极把这些人培养成党员,充实基层党支部的人才队伍,通过党建引领带动德昂族群众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更重要的是带动德昂族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目前143户686人的出冬瓜村,已设党支部3个,党员42名。
发展旅游,得保留德昂族民居。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沪滇对口帮扶的支持下,村里出台政策鼓励村民加固修缮民居,每户补助3万元。此后,在党支部引领和党员带头下,村民们有意识地保护自家民居,拆旧房盖洋楼的村民越来越少。期间,赵腊退主动指导村民如何把民居改造成民宿,甚至连周边村寨的人都来找他“取经”。
有了发展旅游的前提条件,在乡党委政府支持下,出冬瓜村探索出“党建+公司+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出冬瓜村党总支与专业公司合作成立旅游公司,共同开发高端旅游项目。此外,在州、市、乡三级党组织帮助下,村里因地制宜打造以坚果、西番莲、菠萝为主导的农旅融合综合体项目,推出精品农旅融合主题线路,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教育、娱乐等多种服务,提升旅游体验感。2021年,全村接待游客9万余人,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香喷喷的“旅游饭”,走上了通往小康的致富路。
如今,出冬瓜村这个既有“人间烟火”又有“诗和远方”的古村落,正搭上文旅融合的快车,实现着古村落、古民居与新景点的融合,焕发着向上的蓬勃生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