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果林里花香蜜鲜

记勐统镇新庆社区芒品村养蜂人罗应林

2020年05月07日15:43  来源:保山日报
 
原标题:坚果林里花香蜜鲜

近期,几个外地朋友不约而同地打来电话、发来微信,询问昌宁县有没有纯生态蜂蜜。刚好,昌宁县就有个人把蜜蜂养进了坚果林,这个人叫罗应林,家住勐统镇新庆社区芒品村民小组。

罗应林说:“我们家开了个批发部,还经营着建材,我还跑着勐统到保山的客车。可以说除了93岁的老母亲外,都是各人忙各人的事。我养蜂子就是养个玩,不跑车的时候得闲了去玩一下,用来消磨日子。”

养个玩玩,按昌宁人的习惯说法,最多也就十来窝蜜蜂吧?但罗应林接下来的话,却足以颠覆对于“玩玩”的认识。他说:“我现在的蜜蜂有180多窝,在我们勐统的好多大山里都有我的蜂桶,集中养的主要是坚果林里的80多窝。因为经常出车,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管理,去年产量大概也就1000多斤。如果我有时间去打理的话,至少每年可以掏出2吨以上蜜来。”

带着好奇心,跟着罗应林驱车到了三四公里外的坚果林,刚下车就听到了小蜜蜂的“嗡嗡”声。放眼坚果林,目光所极的树下,随处可见圆的、方的各种蜂桶。小蜜蜂来来往往地忙碌着,一边欢乐地采蜜,一边快乐地唱着歌。罗应林说:“这两天坚果花基本落了,没有了花的香气,蜜蜂也没那么活跃,要是前几天来,那就更好看了。”

到了自己的“蜂林”里,罗应林便全身心投入地开始“玩”了起来。他点燃几支清香,信步走到一个蜂桶面前,慢慢地打开盖子,先仔细查看情况,然后把清香伸进蜂桶里,让小蜜蜂让位,小心翼翼地动作里,充满着虔诚和对生命的尊重。

可以掏蜜了,他用小刀慢慢地割,取出一个蜜饼。然后,并不急于把饼放在装蜜的盆里,而是细心地拿起刷子把落在蜜饼上的蜜蜂轻轻地扫下去,然后拿起小刀一点点地把昌宁人称为“蜂饭”的储存花粉剔出来,把没做满蜜的空饼割下来,放到另一个盆里。耐心细致的动作,仿佛不是在取蜂蜜,而是在雕琢一件艺术品。

罗应林说:“我们的蜂蜜是用来给人吃的。无论是自己吃还是卖或送人,都必须干净。如果不把这些蜂饭给拿了,沥出来的蜜就会发酸。而这些空壳不拿掉,也会觉得对不起买的人。我们既然养蜜蜂,就要像蜜蜂那样讲良心。”

蜜饼确实像一件艺术品。一块蜜饼拿在手上,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如一块块水晶石,让人忍不住想吃又不忍下口。蜜汁慢慢地从饼里渗出,形成一个个晶莹剔透的“珍珠”,慢慢变大后,终承受不住地心的引力滑落,拉出一条晶莹的丝线随风轻舞。拿起一小块蜂蜜放进嘴里,咀嚼时仿佛感觉到了蜜汁在嘴里跳舞,除了蜂蜜特有的甘甜,还能感觉到花的清香在口舌间弥漫。喝上一口凉水,感觉甜中带香的滋味沿着消化道慢慢渗入身体之中,纯纯的自然味道让人神清气爽。

掏完一窝,又接着看下一窝,掏起蜂子来罗应林就忘了停下,他说:“掏蜂子虽然也很累人,但是在整个玩蜂子的过程中应该是最轻松的事了。这些蜂子都是用蜂桶去山上、河边的悬崖接来的,无论是去摆蜂桶还是去拿接好的蜜蜂,都比这要累得多。”

罗应林说,他经常带上蜂桶到处去摆。有一次,到勐统河下游河边的石崖,当天一大早摆了八个空蜂桶,然后就在附近等着看,没想到不到三个小时就接了三窝。等晚上准备回家时又去逐个看了看,八个蜂桶已经全部接到了蜂子。“用我们农村的说法,大概是因为我适合养蜂子,才会那么容易就接到了。不过也不是天天有那么好的运气,蜂桶摆旧了接不到蜂子的时候也会有。”他笑着说。

蜂桶接好蜜蜂后,有一部分留在大山里养,还有一部分则被他集中运到了坚果林里,专门来产坚果花蜜。只要不跑客车,他就会像排客车班那样给自己排班,今天去这里,明天去那里,用几天的时间轮流把蜂桶看个遍。

“我这些蜂饭和不太饱满的壳,其实是有大用处的。”罗应林说,每到雨水季节,就是小蜜蜂最难过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一些养蜂人会用糖水等去喂蜜蜂,而他则会把积攒下来的剩余物拿来喂蜜蜂,实现“变废为宝”。他说:“用这些来喂蜜蜂,蜜蜂会长得比别的好,长得好了等做蜜的季节蜜就多了。”

“玩蜜蜂,关键是要尊重它们。许多人养不好,就是因为不懂得尊重蜜蜂。”罗应林不经意间“泄露”了自己的养蜂经。他说,割蜜时要有选择的割,不能把有蜂蛹的割了,不然越割蜂群就会变少,最终就不行了;还有喂蜂子,用糖水喂蜂子虽然能活下来,却长得不好,还影响蜜的品质……“看我,来掏了这么多窝都没有被叮,就是因为我跟它们是朋友。”罗应林笑着说。

几天一次巡查蜂桶,不仅是为了掏蜂蜜,也是为了掌握蜂群的情况。其中,有一件事格外重要,那就是消除“蜂王窝”。罗应林只要一看到蜂饼上长了蜂王窝,就会毫不留情地将其“消灭”。特别是一个蜂桶里就长了几个的,更是特别注意。在消除了一个蜂桶里的八九个蜂王窝后,罗应林说:“小蜜蜂值得我们人学习的东西很多,它们特别讲究秩序。比如蜂王的更替,都是新老不见面,新的蜂王第二天就要长出,头一天老的蜂王就会分出一半的‘兵力’飞出去另外安家。”

当问及收入多少时,罗应林说:“我自己其实也不清楚到底有多少收入,特别是前几年主要是自己吃和送人,偶尔卖一点。去年开始用网络的方式卖,开始卖得多一点,也没有细细算过。但还是有几万元的收入。”

“我们昌宁环境好,养蜂子的人很多。但是许多人都没养明白,特别是一些技术的过度运用,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蜂蜜的质量和信誉,造成很多人想买蜜都不知道哪种好。”罗应林这样说出了蜂蜜行业的无奈。

“这几年我还在跑客车,只能先这样玩。等不能跑客车了,我就回来专门养蜜蜂,到时候跟其他养蜂人一起,把昌宁的蜂蜜‘玩’得更生态、更纯粹、更有价值。”谈及未来,罗应林信心满满。(吴再忠)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