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隆阳:绿叶子变成致富“金叶子”

2020年05月07日15:43  来源:保山日报
 
原标题:绿叶子变成致富 “金叶子”

近年来,保山市隆阳区委、区政府始终把蚕桑产业发展作为生态扶贫、绿色扶贫的重点产业大力扶持,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蚕桑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统筹整合沪滇扶贫协作资金、财政涉农资金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扶持力度。坚持“规模发展、连片推进、整村推进”原则,通过实施“强基础、树标杆、创品牌”三步走,建立完善“种—养—收—加工—销售”的蚕桑全产业链,不断提高蚕桑基地的质量和标准化种植水平,稳步推进贫困地区蚕桑产业发展。

强基础,培育蚕桑产业

2017年,上海市闵行区根据《上海市助力对口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和云南省东西部扶贫协作推进会议精神,践行扶真贫、真扶贫对口帮扶行动,立足隆阳区情、贫情、民情,精确瞄准蚕桑这片“金叶子”,把它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培育。3年来,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种植、加工及产业配套设施等各个环节持续投入立体扶持,夯实了产业发展的基础,蚕桑产业成了农民致富、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绿色支柱产业,把桑叶这片绿叶子变成了贫困群众兜里的“红票子”。

2017年至2019年,隆阳区累计使用沪滇扶贫协作蚕桑产业资金4413万元,重点实施蚕桑产业项目8个,新植桑园19472亩,新建小蚕共育中心25座、7500平方米,大蚕房及生产用房68713平方米,蚕桑产业机耕道路82.92公里,架设生产用水管道7.06公里。项目覆盖9个乡镇、40多个村委会,受益农户8000户280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00多户10000多人。

树标杆,壮大龙头企业

保山利根丝绸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隆阳区唯一一家从事蚕桑生产,蚕茧收购、茧丝绸生产、加工与销售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与保山利根丝绸公司建立“百企联百村”扶贫机制,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公司与合作社、蚕农签订蚕桑生产与蚕茧收购合同,对蚕农种桑养蚕实施全程技术指导,为蚕农提供优良蚕品种,对蚕农购买方格簇、建设大蚕房、购置养蚕设备及蚕具给予补助,并出台蚕茧收购最低保护价政策,保证收购蚕农所产的全部鲜茧,让贫困地区蚕农敢养蚕、会养蚕、能养蚕,即给蚕农吃下“定心丸”,实现工业和农业的互补,也解决公司对优质原料茧的需求,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

创品牌,打通“最后一公里”

2020年4月,浙江凯喜雅集团与云南保山利根丝绸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仪式上,隆阳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凯喜雅是中国丝绸商品出口的龙头企业,是民族品牌的标杆,而保山利根丝绸的蚕桑产业具有良好及发展基础,体系健全,并始终持续向好发展,此次合作是资源互补,更是优势联合,希望合作后,能进一步积极培育桑、蚕新品种,做大做强保山蚕桑产业,打造中国“高端茧丝基地”,同时积极推进蚕桑产品的延伸开发和综合利用,为布局未来做好长远打算。

此次协议签订,隆阳区将进一步提升产品多元化、加工标准化、质量精细化水平,持续加强隆阳区蚕桑产业技术研发、生产加工、市场开拓等领域。

隆阳区拥有两千多年栽桑养蚕史,曾是畅销东南亚的“永昌绸”产地,也是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通过对蚕桑产业的持续投入,坚持一体化经营与发展模式加以立体扶持,使产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成效进一步显现。在全国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更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的决心,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产业基础就会一年比一年牢固。(傅云捷)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