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潞江镇多频共振舞动乡村振兴的翅膀

2020年04月16日14:50  来源:保山日报
 
原标题:潞江镇 多频共振舞动乡村振兴的翅膀

  图为中国咖啡第一村新寨村 范南丹 摄

  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保山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提出:保山市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到2020年末,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到2035年末,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50年末,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振兴的乡村振兴三步走部署……

  在隆阳区潞江镇,一幅围绕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老百姓在看到脱贫攻坚给他们生活带来新变化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便捷;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社会治理衍生出的乡风文明。通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齐头并进,三农发展的活力、动力、协同性、关联性、整体性正在得到有机衔接。

  因村制宜

  教群众书写可持续发展答卷

  对于潞江镇登高村的群众来说,近期他们有三件事值得议论:一件是入村道路两旁都按照高低搭配的方式栽上了三角梅和太阳花,不仅起到了绿化美化的效果,也提升了人居环境;第二件是2019年底安装的125盏太阳能路灯每到晚上就亮如白昼,群众不用再烦心出门摸黑了;第三件就是今年2月份镇农科站在登高三组召开了水稻育苗现场会,以建立示范样板的方式推广水旱轮作,以解决土壤肥力失衡的问题。

  为了随时掌握秧苗的长势,镇农科站的刘争毅作为驻登高村第一书记,每天他都会到大棚里实地查看。3月23日,在潞江镇登高村委会,刚刚从育苗现场赶回来的刘争毅用大拇指和食指给记者形容起秧苗的长势。“已经长得这么高了。”他开心地说。

  登高村有人口4072人,12个村民小组人均收入为8808元,其中有高稳产农田2500亩,主要以蔬菜种植为主,亩均收入可达8000元。登高村党总支书记杨晓华说,登高村多年来一直按照一年三季种黄瓜、无筋豆、玉米的方式进行生产,但以水旱轮作的模式种水稻,在登高村还是自1997年以来的首次。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由于土壤肥力失衡、土壤病害严重,直接导致了群众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产量质量下降,这让登高村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新考验。

  今年2月,在潞江镇政府的牵头下,登高村组织43户群众在登高三组召开育苗现场会,会上,镇农科站请来市区两级的农业专家开始了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步——推广水旱轮作。秧苗育下后,将会有100多亩土地迎来全新的种植模式。刘争毅说,水旱轮作的种植模式在配合生物制剂使用的同时,将按照深、翻、晒、垡的农业综合措施来进行,从根本上改善土地现有的状况,从而达到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农残量、对今后可持续发展和“三品一标”的申请创造有利条件。

  让种了10多年蔬菜且为此鼓起腰包的村民改种水稻,收益自然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但为了自家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此举得到了村民的纷纷响应。赵银在听说村里今年要进行水旱轮作后,他第一个就向刘争毅打听,在了解情况后他坦言,自己明显感觉到家里5亩土地生病了,但为了迎合市场,他只能不断地增加肥料和变换种植的品种,虽然收入保证了,但作为农民的他开始担心要是以后土地上再也种不出庄稼了怎么办?在育苗现场会当天,听到农业专家的详细介绍后,赵银的担心开始变成期待,他想着自己田里不仅可以收获金灿灿的稻谷,土地也能依靠科学发展的方式改变现有状况,这让作为农民的他感到很踏实。

  刘争毅告诉记者,如果登高示范样板效果良好,他们将会向道街、石头寨、澡堂、三达地4个行政村进行推广,涉及6300亩早冬蔬菜种植土地中的2000亩,下一步,还会结合土壤综合治理、嫁接苗推广等措施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精准施策

  让群众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2015年,芒旦村基于许多群众家咖啡树龄大,自然死亡增多的情况,把5000亩山地流转给云南春风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芒果种植,公司在发展芒果种植中又将除草、打药等环节分包给农户进行管理,按照每户最多能管理40亩来计算,每年能给群众带来收益6万元。土地流转不仅实现了农业规模化发展的突破,也吸引了很多群众到合作社和公司就近务工,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9年,云南春风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经过市场考察后,从印尼和泰国引进了魔芋开始在芒果树下进行套种,在最大程度盘活土地资源的同时,公司用工量也从以前的200人增加到800人,在省外收购公司技术员驻基地教授栽种过程中,务工群众不仅能拿到务工的报酬,也免费学到了一门种植技术,为今后农业多样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公司法人黄玉仙告诉记者,在33年的土地流转合同中,公司将会按照规模种植,主动对接市场的方式让土地实现效益最大化,不仅告别了过去农户各自为战,愁销路担风险的情况,也能为当地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尽绵薄之力。

  记者看到,在望不到边的芒果基地里,有些芒果树下已经种上了魔芋,在4月份前,将有1500亩芒果地完成魔芋套种,这些魔芋在经过两年的成长期后就可以面向市场了,下一步,公司将建设魔芋加工车间,为更多群众创造就业机会。

  除了土地流转,芒旦村还抓住脱贫攻坚给群众思想和生活带来变化的契机,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找准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点来施展对策,让群众成为真正的受益者。据芒旦村党支部书记高祖达介绍,该村依照“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的顶层设计思想,动员153户群众加入养牛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存栏509头,仅2019年就实现分红40多万元,目前,村里唯一一户建档立卡户也实现了脱贫。此外,为了让脱贫与乡村振兴得到有机衔接,芒旦村还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了两个小型污水处理池,按照门前三包的责任来开展人居环境治理;通过召开群众会,制定村规民约,大力宣传移风易俗等,真正达到群众富、村庄美,治理好的目标。

  多方发力

  给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3月23日,被大家称为“咖啡书记”的王加维从修路现场赶到新寨村精心打造的咖啡体验馆里,看着品尝着小粒咖啡的游客,王加维说:“乡村发展事无巨细,不为群众谋发展,乡村振兴也就无从谈起。”诚然,为了壮大集体经济,从2017年开始打造第一个咖啡体验馆,到2019年二号庄园的上马,再到2020年三号庄园的规划,新寨村群众深刻体会到了村庄美、产业兴,群众富、文化浓带来的改变,现如今的新寨村,正依靠中国咖啡第一村的产业优势,期望着乡村振兴能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

  在围绕产业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新寨村基础设施的改变也让乡村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从2012年开始,新寨村每年都会争取项目和资金对村组道路进行硬化,如今,在完成全面硬化的基础上,王加维又对村内共计3.4千米的26条岔道进行鹅卵石铺设,为今后发展旅游打好基础。

  随着乡村面貌和人居环境的改变,社会治理也逐渐在新寨村铺开。2012年以前,新寨村在全镇所有行政村中倒数第一,社会治安很差,2012年王加维上任时,就想办法把村里爱闹事、游手好闲的人介绍到外面去打工,让社会治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得到了大家的普遍称赞。为了给新寨未来发展注入新活力,王加维还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在他的牵头下,新寨村党总支通过组织村里在外工作及做生意的人到学校开座谈会,发动大家捐款捐物支持教育,由此成立起了“新寨教育基金”,每年对考上大学、重点高中学生的困难家庭给予相应的补助。2012年成立至今,已累计发放教育基金4.3万元,助23名学子圆了大学梦。

  王加维介绍,村里还修建了136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1个、900平方米的小寨组文化大院1个、300平方米的小桥头组村民小组活动场所1个、85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1个,这些活动场所的修建,大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自建成以来,先后成功协办了2016年隆阳区热片区农民狂欢月暨木棉花节、2015年至2018年保山咖啡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有效提升了新寨村的知名度。

  王加维说:“通过多年不断地求变和发展,乡村振兴已不再是一句空话,目前的新寨村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路上大步前进。”(字相禹)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