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盘龙劳模战“疫”一线勇担当

2020年02月25日12:18  来源:昆明日报
 
原标题:盘龙劳模抗疫一线勇担当

鼓楼街道桃源社区党委书记王芳在开展防疫工作。供图

“愈是艰难险阻,愈显担当作为”。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一个劳模就是一面旗帜,一份坚守就是一份力量。他们走在前、作表率、扛重担,践行着党员劳模的初心与使命。

昼夜坚守隔离小区,建立庭院微信群守护居民安全,加紧医疗物资生产……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盘龙区总工会立即行动,号召各级劳模投身抗“疫”一线。劳模们第一时间响应,迅速就位疫情防控各条战线,在各行各业中树起一面面旗帜,引领带动职工积极作为。

疫情当下,盘龙区这群特殊的“冲锋者”,正以实际行动诠释劳模精神,彰显劳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责任与担当。

建立庭院微信群的最美社区“逆行者”

别人都是往家赶,她却朝着家的反方向逆行,走到社区中去……

自疫情发生以来,鼓楼街道桃源社区党委书记王芳带头写下“请战书”,坚守在抗疫一线。大年三十一大早,她就来到社区开展宣传排查工作。此后每天白天入户排查、上报外地返昆人员情况,晚上对排查出来的返昆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录入,每天加班加点工作至深夜。

王芳2001年到社区工作,一干就是19年。她热爱社区、扎根社区,被选为盘龙区党代表、区人大代表,获评“云南省先进就业个人”“云南省最美普查员”,2018年被评为“昆明市第二十三届劳动模范”,2019年被评为“昆明市最美社区工作者”。

“疫情当前,寸步不退。”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王芳一如既往坚守岗位。她带领社区工作人员用2天时间完成25个无人管理小区的走访摸底,摸排1534户居民,登记1835条信息。

针对时间紧迫、排查信息量大的情况,王芳创新工作方法,以小区院坝为单位建立起37个庭院微信群,覆盖了社区居民小区及住户。庭院微信群建立后,居民纷纷积极参与排查工作,身边一发现情况便及时打电话联系社区,做好“情报员”。

目前,王芳创新建立庭院微信群开展防疫工作的做法,正在昆明市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推广。这一现代手段透明高效、实实在在帮助社区居民,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谋求群众切身利益中,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不断丰富完善“群建、群治、群享”互联网社区治理体系,走出一条具有昆明特色的线上线下互动型社会治理新路子。

把“小家”放一边前往隔离前线

“孩子,自己在家一定要记得按时吃饭。”杨菲出门奔赴岗位前,再次叮嘱女儿。作为盘龙区双龙街道党政综合办公室主任、盘龙区第十五届劳动模范,杨菲心里知道,由于自己和爱人每天不分日夜忙于防疫工作,年幼的女儿已经吃了很多顿泡面。

身处街道防疫一线,杨菲说,防疫工作不仅关乎小家,更关乎大家,在这个严峻的时刻只能先将小家放在一边。

大年初一,作为防疫一线单位的街道接到疫情防控紧急工作安排,正在老家过年的杨菲立即和家人返回单位,配合值班同事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由于正逢春节假期,办公室同事都还在返岗途中,杨菲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起早摸黑到每家每户开展防疫工作。

无暇照顾自己女儿的杨菲,却主动申请为安置在麦地塘社区达龙酒店的5名被隔离人员送饭菜。每天坚持对封闭驻守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缓释工作压力和思想负担,同时密切对外围人员进行动态管理,要求相关人员每天测温上报。

初一返岗以来,许多工作她都压在自己肩上,从无怨言。在平凡的一线岗位上,杨菲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认真落实各项防控工作责任,始终发挥着一名劳模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大家为共同做好街道服务保障,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抗疫一线上昼夜可见的身影

在盘龙区卫生健康局开会、听取疫情值班组汇报情况、协调应急物资调配、组织大家交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连续24个昼夜,盘龙区疾控中心主任何丽明的身影穿梭于单位走廊。

战“疫”号角吹响后,盘龙区疾控中心全体人员放弃休假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着30多年工作经验的盘龙区级劳模何丽明毫不犹豫冲在最前面。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们每一个同志都要随时待命、随时出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动员会上,何丽明这样说。大家发现她的声音没有往常洪亮。原来,何丽明前一天通宵没有休息,由于辖区有确诊患者,为协调各部门做好相关工作,她一晚上打了70多通电话,嗓子都哑了。

为深入了解疫情,她到封闭隔离的小区记录密切接触者的情况,掌握疫情防控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防控工作做出安排。在单位工作群里,随时都有何丽明上传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实验室技术指南、防护要求等。

这名在工作上严格要求所有人的劳模主任,在生活中也默默照顾着每一位一线同志的身体。嘱咐后勤保障人员给一线工作者准备牛奶水果;为准备出发的外出流调采样人员一一整理行装;叮嘱大家做好防护,调查时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相关信息。

何丽明虽年近退休,却似乎忘记了疲惫,坚守抗疫一线,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74岁劳模带着百名员工赶制口罩

裁剪、铺料、车缝、包装,一个个民用口罩从服装车间生产出来,再由专门的消毒企业进行消毒后无偿捐赠给政府,用于疫情防控。走进昆明雪丽丹服饰有限责任公司的制衣车间,会看到74岁的董事长薛永平全天都在机器旁带领服装厂的100余名员工,加紧赶制民用口罩。

自疫情发生以来,一“罩”难求成为普遍现象,1月30日,云南奥斯迪实业有限公司将原来的服装车间改为生产普通口罩车间,缓解口罩紧缺的现状。听到这个消息后,薛永平立刻与奥斯迪集团董事长王国辉联系,派了11名员工到奥斯迪公司学习制作普通口罩。

“我们的员工虽然无法像医务工作者那样在一线救死扶伤,但我们也想尽最大的努力,生产出高品质的民用口罩。” 生产部经理邢忠卫、技术部经理梁碧都是第一批去学习口罩制作的人员。在他们的带领下,公司投入到口罩生产线上的人数,从最初11人增加到如今100余人。

越来越多的员工回归到雪丽丹这个“大家庭”,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所有人加班加点赶制口罩。疫情当前,全体员工展现出了企业担当精神,全力为群众筑起一道生命安全防线。

作为盘龙区劳动模范,薛永平、梁碧、邢忠卫带领服装厂平均每天生产4000至5000个口罩供应给政府。下一步,服装厂还打算引进新的设备加大口罩的制作,全力以赴为战“疫”贡献雪丽丹的一份力量。

社区里的红马甲战“疫”队

在盘龙区松华街道小河社区,总有一支穿着红马甲的队伍,每天忙碌地穿梭在社区大街小巷,走在最前面的人是小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市级劳模洪忠华。

“我们要做到哪里有疫情,党旗就飘扬在哪里,劳模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连日来,洪忠华带头冲锋在疫情防控一线,全天在3个防疫检查劝返点之间来回奔波。在他的带领下,社区干部、党员、群众主动“请战”,要求到最危险、最艰苦的防疫检查劝返点工作。目前,已有40余名志愿者参与防疫工作,为打赢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牢固的群众基础。

“放心,超市里的东西充足得很,什么都有。”“没有口罩就尽量不要出门,在家里待着是最安全的。”在入户排查中,洪忠华一遍又一遍做着群众工作,越来越多的群众也用“不出门”来支持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洪忠华常说,看似不通情理的做法恰恰是对社区和大家的最好保护。为抗击疫情,他带领班子成员重点摸排辖区内“红白事”,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要求全体党员以身作则,坚决执行“红事不办,白事简办”,推进移风易俗。疫情期间,通过反复摸排,小河社区劝导停办两场“红事”。

疫情挡不住温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小河社区众志成城,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辖区群众的健康安全。在社区党员干部、劳模、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由恒心、信心、爱心汇成的暖流终将驱散疫情带来的阴霾。(胡耀元 钱奇斌)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