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江城:打造产业“聚宝盆”走上脱贫致富路

2020年01月17日15:29  
 

“截至2019年底,全县产业种植面积120多万亩,农村人口人均拥有产业面积12亩以上。”

“先后引进和培育了13家龙头企业及159家新型经营主体”

“2019年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达10169元”

……

一组组翔实的数据背后,是一项项生机勃勃的富民产业,记录着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干部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有力足迹。

近年来,江城通过扶贫开发探索与实践,总结出“扶贫开发的重点是发展产业,发展产业关键是要培育和发展能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紧紧围绕“每户贫困户都有一个项目(政策)扶持,都有一名致富明白人,都有一个市场主体帮扶,都有一个脱贫增收渠道,贫困户户均拥有10亩以上产业基地”的“五个有”目标,全力兴产业、育龙头、建机制、促发展,不断夯实脱贫攻坚基础,创新实施了“5121”产业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兴产业、农民增收促脱贫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舞好”产业龙头 稳步发展产业

“现在有漂亮的房子住、有稳定的工作做,不缺菜、不缺肉,日子越过越好了。”国庆乡嘎勒村建档立卡户孔强英对记者谈起了近年来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前只种些茶叶和玉米,一年到头辛苦下来也挣不了多少钱,我和丈夫到基地打工后,两个人的年收入可达5万多元,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我们脱贫致富的底气更足了。”

从靠天吃饭的传统农民到“旱涝保收”的产业工人,孔强英身份的转变得益于江城引进中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一直以来,江城坚持产业化扶贫的路子不动摇,先后引进和培育了中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牛洛河茶叶有限公司、亚通进出口有限公司、鸿耀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普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阿卡庄园、鑫福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13家龙头企业及159家新型经营主体,截至2019年底,全县产业种植面积120多万亩。2019年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达10169元,发展产业促增收的作用明显增强。

除了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江城还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提供保障,并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的产业发展要求,坚持走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道路,多举措推进产业扶贫,持续加大投入,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增收问题。紧紧围绕“县有骨干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优势产业、户有增收产业”的目标,规划整合产业发展资金。2016—2019年,江城农村人口享受到惠农政策资金和农业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总数为8.09亿元,对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扶持到户已实现全覆盖。

加强利益联结 促进合作共赢

寒冬时节,走进康平镇中平村和平寨村民小组沃柑种养合作社,只见漫山遍野的沃柑长势良好,枝头已挂满了累累果实。“虽然果子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有4批收购商来地里洽谈订单,我们不愁销路。”合作社种植管理员祝正高说,以前农户们零星种植、各管各家,不仅形成不了规模,更吸引不了收购商。2012年成立合作社后,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

据了解,康平镇中平村和平寨村民小组沃柑种养合作社共吸收10户农户种植沃柑200余亩,由经验丰富的技术员手把手地教授种植技术,进行统一管理,合作社负责人进行市场对接和洽谈业务。依靠良好的环境和规范的管理,合作社种出的沃柑皮薄、肉多、汁甜,良好的品质为稳定价格提供了保障。2018年合作社沃柑产量30吨,实现销售额60万元。

从小家小户的“单打独斗”到合作共赢,康平镇中平村和平寨村民小组沃柑种养合作社只是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的一个缩影。江城扶持发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参与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加入了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市场主体利益联结全覆盖,有力提升了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产业扶贫“造血”功能不断增强,促进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构建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新机制。

在“利益联结”的总体框架下,江城因地制宜推出了“公司+基地+基层组织+合作社+农户”“土地租赁+技术培训+返聘务工”“公司+基地+期货保险+产品收购+劳务用工”“技术服务+订单生产+委托经营”4种模式,盘活土地资源、提高技术含量,农户实现“包租公”“技术工”的身份转变,真正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激发内生动力 助力脱贫致富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有了国家的好政策,有了扶贫干部的帮助,只要我利用好自己的技术,不闲着吃饭,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在江城鑫福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养牛基地,康平镇勐康村村民刀兴有这样对记者说。

因为有砌墙、贴砖的手艺,55岁的刀兴有是村子里的“红人”,但是靠传统种植和打临时工,家庭收入依然不高。真正让刀兴有的技术得以“变现”的转机是2017年江城鑫福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入驻,因为人勤快、有手艺,刀兴有和妻子一起成为公司养牛基地的固定工人,每年仅打工收入一项就有4万多元。养牛基地离家只有3公里,平时骑摩托车上下班,家里的田地也没有荒着,种植和养殖都没耽误,刀兴有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务农和务工实现“双丰收”。

像刀兴有这样吃到产业发展“红利”的农户不在少数,他们不仅提高了技术“含金量”,还走上了电商发展的“快车道”。阿卡庄园旗下的江城原生土特产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开发、收购、加工、销售土特产品的公司,生产原料主要来自各乡(镇)村寨的农户手中。公司与26个贫困村1840户7368人“携手”推进电商产业扶贫发展,以“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商铺+线下渠道”为依托,打造地方农特产品品牌“那江那城”,让当地绿色生态的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江城紧紧扣住产业发展的种植养殖和销售两大关键“节点”,帮助解决群众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同时,大力实施奖补政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对通过开展生产经营和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的农户进行生产发展奖补,按两项收入总额的4%给予奖励。每年还对群众增收明显、人居环境提升较快、群众精神面貌好、感党恩意识较强、支持脱贫攻坚工作、遵纪守法、治理有序的100个村民小组进行奖补,每年每个村民小组给予奖补10000元。

如今,江城村村寨寨发展产业,处处呈现新气象,通过定向、定点、定户、定人实施精准产业扶贫,特色产业竞争力强、贫困农户增收可持续的产业扶贫之路越走越宽阔。(粟利 白金芳)

来源:普洱日报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