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雙江

雲南雙江:筑牢防汛救災“紅色堤壩”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2024年07月15日08:59 |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小字號

 “制定預案,開展應急演練,24小時應急值守,抓好隱患排查......”當下正值防汛關鍵時期,雲南雙江自治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以汛為令、迅速行動,全面進入實戰狀態,在一線打頭陣、當先鋒、作表率,堅決筑牢防汛救災“紅色堤壩”,切實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圖為組織黨員群眾開展防汛救災應急演練。

“黨員聽令而行,第一間抓好落實,遇到災情讓廣大群眾心不慌,能聽從指揮,有序開展工作。”談及防汛救災工作,忙糯鄉康太村黨總支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刀光文體會最深。

近日,康太村遭遇了一次強降雨過程,多處發生山洪、塌方、滑坡等災害,由於處置得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刀光文說道,在暴雨沒來之前,接到上級預警和叫應后,村黨總支迅速響應,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及時組織網格員開展隱患排查,通過排查發現有1處隱患點存在滑坡、落石風險,且此隱患區域內住有2戶農戶,並第一時間組織轉移至村文化室,進行妥善安置,抓好防汛救災從縣鄉到村已經有了一套成熟的處置方案。

“我家住在河邊,當天晚上雨太大,河水上漲得很快,我丈夫又不在家,還好網格員及時把我們叫醒,冒著雨來幫我們母女3個轉移到安全處。”涉及轉移的群眾李光芹說,那晚如果暴雨不停和沒有人叫醒她們,那后果將不堪設想,以后將要多加一些安全防范意識!

圖為抓實河道治理,確保河道暢通。

為引導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面對極端天氣帶來的嚴峻形勢,6月以來,雙江自治縣把防汛救災作為重中之重,制定《雙江自治縣防汛工作網格化管理實施細則(細則)》等方案措施,嚴格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以及縣級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村干部包組、黨員干部包群眾的分級包保的防災減災救災各項責任制,將“1262”精細化預報與響應聯動機制和責任貫穿預警叫應、指揮調度、巡查值守、搶險救援、轉移安置等各個環節。

通過“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集中學習,將黨中央有關防汛救災決策部署傳達到每一個黨支部、每一名黨員,同時,以“黨員+網格長”開展“敲門行動”,發動部門、鄉(鎮)黨員干部,村(社區)干部通過入戶走訪、村組大喇叭及應急演練等全方位普及防汛減災知識。截至目前,超前精准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號104期、“1262”強降水落區預報20期、地質災害氣象風險等級預警13期,組織應急安全培訓1期,組織開展各類應急演練768場次49940人,制作發布災害知識小提示、警示教育視頻30余條。

圖為開展溝渠疏通清理,保障農田灌溉。

組織全縣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基層黨組織開展汛期安全隱患排查。加強對水庫、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區、人群密集場所、景區景點等重點區域的排查研判,形成風險等級管理清單,並組織黨員群眾嚴防死守防御重點部位和薄弱環節,將重點地區細化為片、段、組,將責任細化到人,加強巡查及時發現隱患,持續跟進抓好隱患整改。目前,共完成172所學校、11個縣鄉醫療機構、75個村衛生室、7家A級景區、35個山洪災害監測點等新一輪防汛隱患排查治理,針對發現的隱患問題,建立更新隱患點台賬,實行動態管控、動態治理。

採取“支部+支部”模式,整合各級力量全面執行汛期聯合值班值守制度,進一步加強汛期防汛值班值守工作,確保災情、信息暢通,處置及時。截至6月底,雙江自治縣共發生一起風雹、2起洪澇災害,上報災情16期。

圖為應急搶險隊伍開展演練。

堅持以黨組織為引領,根據常駐人口、災害隱患點、氣象監測站點等分布情況,建立以縣防辦為中心為一級網格、鄉為二級網格、行政村(社區)為三級網格、自然村(組)為四級網格的區域網格體系,組織黨員干部、網格員包片、包戶、包人,對點挂聯“一老一小”、病人、殘疾人等重點人群,確保防汛救災“不落一戶、不漏一人”。同時,成立黨員先鋒應急搶險隊伍帶領群眾合力抗災,共建立了以黨員為主的縣級應急搶險隊伍3支102人,鄉級應急搶險隊伍8支279人,行政村級應急搶險隊伍78支794人,村民小組級應急搶險隊伍669支3560人。(王明世 李玉婷 鄧昆華)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