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昆明學院

在“行走的思政課”裡“與國同歌”

人民網記者 劉怡
2024年07月13日09:53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那是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伴著《義勇軍進行曲》的旋律,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磨憨中心小學五年級的課堂上,昆明學院“與國同歌”社會實踐團(下稱“實踐團”)的成員們演繹著國歌誕生的情景劇,一步步帶領孩子們“走進”聶耳的心靈世界。

此時,隔壁四年級教室裡,一場創意無限的益智課堂正熱烈進行,實踐團的“小老師”們帶來《你相信光嗎?》《神奇的摩擦力》等趣味物理實驗,讓孩子們目不暇接,驚嘆連連。與此同時,三年級教室裡,歡聲笑語此起彼伏,實踐團精心編排的民族舞、動感流行舞及創意課桌操輪番上演……

今年6月下旬,實踐團走進磨憨中心小學、尚崗完小、磨憨雙擁希望小學的19個班級,為500余名小學生帶來的一場融思想啟迪、科技創新、藝術熏陶等多維度的暑期公益課。而這只是今年暑期實踐團多彩活動的一角。

今年暑假,昆明學院組建實踐團,分赴西雙版納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昆明市安寧市等地,從理論宣講、鄉村振興、邊境調研、民族團結等方面開展實踐活動,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講好聶耳與國歌的故事,帶領青年學子在基層一線大舞台開啟一次實踐成長之旅。

【1】昆明學院“與國同歌”社會實踐團為磨憨鎮500余名小學生帶來暑期公益課程。昆明學院供圖

昆明學院“與國同歌”社會實踐團為磨憨鎮500余名小學生帶來暑期公益課程。昆明學院供圖

“與國同歌” 行走間感悟家國情懷

“三下鄉”路上所聞所見,既是一堂堂“行走的思政課”,也是一次次家國情懷的傳承。

陽光透過郁郁蔥蔥的樹梢,斑駁地洒在景洪市勐侖鎮城子村的紅色教育基地,勐侖追殲戰紀念碑巍峨矗立,仿佛訴說著過往的烽火歲月。

實踐團成員圍聚紀念碑前,神情肅穆。講解員的聲音深情有力,字字句句震撼人心,講述著老一輩革命家在這片土地上無畏犧牲、浴血奮戰的壯舉。

微風輕拂,樹葉沙沙作響,似在共鳴,成員們目光堅定,“紅色種子”也悄悄在成員們心中生根發芽。

在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勐侖校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廣場,實踐團成員與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師生結對共建,互學互鑒、互促互融。

在“中國十大最美鄉村”曼遠村,實踐團成員深入群眾探訪,了解曼遠村通過發揮傳統村落人文生態優勢,創新“旅游+多元產業”融合模式,深耕農文旅一體化發展,在促進村民增收致富同時,為傳統民族文化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

步步生思,在行走間感悟家國情懷,體會國家與民族的緊密相連。

社會作卷 實踐為筆繪思政新篇

“三下鄉”路上,步步皆是“行走的思政課”,青年學子們深入“社會大課堂”,洞見國情民生。

如火如荼發展的民宿旅游業、煥發新彩的傳統民族刺繡文創、欣欣向榮的熱帶水果種植……在風光旖旎的西雙版納州勐侖鎮哈尼族大卡老寨,實踐團成員聽老寨故事,深入剖析其巨變之源,了解大卡老寨以黨建為引領,激活紅色動能,立足本土資源,書寫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調研磨憨口岸的繁忙運作,感受邊民互市的活力場景,探訪充滿未來感的智慧展示中心……站在庄嚴肅穆的國門前,實踐團成員們心潮澎湃,感受昆明托管磨憨口岸后疾馳前行的“磨憨速度”,見証祖國邊疆守護者在國門口岸的堅定身影。

【2】昆明學院“與國同歌”社會實踐團在基層以實踐為筆繪思政新篇。昆明學院供圖

昆明學院“與國同歌”社會實踐團在基層以實踐為筆繪思政新篇。昆明學院供圖

在這一堂堂“行走的思政課”中,實踐團成員葉英杰深受觸動。他看見了瀾滄江畔的西雙版納描繪著邊疆民族繁榮發展的美麗圖景,聽到了村寨群眾講述的快速發展和美好生活,感受著歷史悠長的非遺蘊藏著的民族智慧,見証了鄉村校園中寄托著未來希望的幸福笑臉……“看到了雲南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的實踐成果,這也是民族團結的真實寫照。”葉英杰感慨道。

實踐團另一位成員閆博有著同樣的共鳴。“活動中每一次的文化交流,也是一次次心靈的碰撞。”這一次深入基層的經歷,讓他感受到祖國邊疆日新月異與迅猛發展,也讓他更加深刻理解了“與國同歌”的時代內涵。這份體驗,也讓閆博進一步增強了作為青年學子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走出校園,來到邊疆,感悟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和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尋訪少數民族村落,挖掘、傳承民族文化﹔同結對高校開展聯學實踐,在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中互學互鑒﹔為當地兒童開展公益課堂,講述聶耳和國歌的故事,感受“國門衛士”扎根邊疆的使命與擔當……青春筑夢,與時代同行,實踐團將繼續奔赴雲南德宏、普洱、紅河等地,持續開展邊境調研、科技助農、強化民族團結,共繪實踐新篇章。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