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雲南楚雄

金沙江畔“立體大果園”的脫貧致富之變

2022年09月01日15:17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姜驛鄉這些年發生的變化,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被問起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謀縣姜驛鄉十年的變化,姜驛鄉70多歲的村民劉林說。

“干旱缺水、交通不便、貧困落后”是姜驛鄉曾經的形象。十年來,姜驛鄉黨委牢牢把握脫貧攻堅扶持政策,團結帶領全鄉黨員干部群眾,凝聚各方合力,改革創新、攻堅克難,奮力書寫美麗姜驛新篇章。

“姜驛一面坡,路遠難爬坡,望見金沙江水,口渴不能喝”,這是脫貧攻堅前姜驛鄉貧困群眾的真實生活寫照。干旱缺水是制約姜驛鄉產業發展的瓶頸。姜驛鄉黨委、鄉政府積極實施了一批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項目,破解了干旱問題。2016年,省、州、縣三級投資5013萬元,實施姜驛鄉金沙江光伏提水項目,通過太陽能光伏發電,把海拔950多米的金沙江水提到海拔1960多米的姜驛鄉白塔山水廠,通過淨化處理再分流到全鄉的各家各戶,解決了當地群眾飲水難題,徹底改變了姜驛人民世世代代喝水靠人背馬馱的艱辛歷史。

“這是我家以前儲水的‘神器’,以前吃水要到10多公裡遠的山箐裡,人背騾子馱運回家裡儲存起來,半天拉一趟水還是渾濁的,要倒入桶裡沉澱后才能用,太費時費力了。如今,水龍頭一擰,清澈的自來水就流出來了,洗菜、煮飯、喂牛這些都不用擔心了。水質好,價格也不貴。以前想都沒想到能喝上金沙江水。”村民楊再斌順勢擰開水龍頭高興地說。金沙江抗旱應急提水及飲水安全工程的實施,有效解決了姜驛鄉6個村委會11590人和3140頭大牲畜的安全飲水問題,改善農田灌溉面積4429畝,更為全鄉脫貧摘帽打下了堅實的產業發展基礎。

姜驛鄉最高海拔2398米,最低海拔898米,立體氣候明顯。過去,當地群眾主要靠栽種烤煙、苞谷、水稻增加收入,但一些地方由於干旱缺水,傳統作物無法栽種,土地隻能撂荒。這十年來,姜驛鄉按照“鄉有特色產業、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產業”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立體氣候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業,以規模連片示范、大戶帶頭種植的方式持續鞏固發展“八萬五千”工程(萬畝蜜桃、萬畝花椒、萬畝核桃、萬畝青豌豆、萬畝高產玉米、萬頭豬、萬隻羊、萬隻雞,千畝紅梨、千畝其他特色林果、千畝烤煙、千頭牛、千人搬遷),全鄉逐步形成了金沙江畔“立體大果園”,林果產業逐漸成為全鄉群眾脫貧致富持續增收的“綠色銀行”。

“我們村除了種植烤煙外,還種植4000多畝紅梨、櫻桃、蜜桃、核桃、甜杏。這幾年舉辦蜜桃節打出了名氣,一些農戶單賣蜜桃就可以收入一萬多元,對於經濟林果的種植很有信心,村子變化也很大。”水平石村委會阿拉益村村民小組長劉海軍介紹。

姜驛鄉緊緊圍繞“整治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這個主題,廣大黨員干部示范帶頭,積極發動鄉、村、組三級干部、志願者和群眾參與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開展多輪志願服務活動,清理房前屋后“五堆十亂”,實施綠化美化行動,積極開展植樹造林,爭創“美麗鄉村”,常態化推進人居環境整治跟蹤問效,營造了路路暢通、戶戶整潔、人人清爽的人居環境。(李穎、楊格)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