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中村的蜕变,从"脏乱差"到"洁净美"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抬头蜘蛛网,低头是泥浆”。昆明市官渡区小板桥街道办事处织布营村,这个十年前脏乱差的城中村,如今“逆生长”成为美丽的城中村。
走进织布营村,这里车流不息,人头攒动,栋栋楼房整齐有序,楼与楼间足够宽敞,机动车都有规范的停车位,非机动车有专门的停车棚,村内绿树成荫,还有标准化篮球场和众多的健身设施。行走在织布营村,俨然不敢相信这里是城中村。
深秋时节,织布营村景色宜人。郭武辉摄
“织布营村的蜕变源自两次‘翻身仗’。2004年2月,官渡区政府成立世纪金源投资项目征地拆迁协调领导小组,云溪、珥琮、鸣泉等三个村委会征用土地工作全面展开。织布营村因土地全部被征用进行整体搬迁,织布营新村实现了从土坯房到楼房的飞跃;第二次飞跃是2016年的‘微改造’,让织布营村实现了‘脱胎换骨’。”小板桥社区党委书记郭宝坤介绍。
2016年,官渡区以打造全市城中村微改造样板为目标,投资4300多万元,高位统筹推进织布营微改造试点工作,着力破解城中村“脏乱差”及基础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变以往“城市美容”为“功能再造”,对地下、地上、楼体、管网进行立体化全方位再造,实施了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并制定近期和远期规划,全面提升织布营的各项承载功能。
织布营村建起了篮球场和众多健身设施。郭武辉摄
“曾经的织布营村最常用的就是水鞋,皮鞋基本上不敢穿,晴天太灰,雨天趟水,如今环境好了皮鞋穿了好几天都不用擦。十多年前来说起织布营村大家都觉得比较落后偏远、远离市区,如今这里道路四通八达,居民步行不超10分钟就有公交和地铁。”说起织布营村的变化,今年六十多岁的当地居民张明深有感触。
“十多年前织布营村比周边村子都要落后,现在我们村成了周边居民羡慕的对象。现在不光是家家有楼房、户户有商铺,而且因为环境好、交通便捷,房租也比周边要高出一大截,我们的收入也比周边居民要高一些。”当地居民何季林幸福感满满。
织布营村外彩云北路与珥季路交汇,地铁一号线就在村口。郭武辉摄
“如今的织布营村环境优美,交通区位好,居民收入有保障。不光是基础设施对标现代化小区,管理方式和居民行为习惯也在对标居民小区。”在小板桥社区党委书记郭宝坤的眼里,“建起来”不过是变化的开始,“管理”才是真有分量的“后半篇文章”。
“三分建,七分管。”郭宝坤介绍,织布营村以党建为引领,突出网格“大支部”核心,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施小区物业式管理,进一步深化细化环境保洁、绿化管养、社会治安、消防安全等系列管理举措,在管理上对标城市小区的管理方式,居民的生活习惯也逐步从村民向市民转变。(郭武辉 官渡区融媒体中心供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