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兴村的“五米道”
被金黄大地包围的红兴村。人民网 虎遵会摄
“城里有环城路,我们红兴村有环村路,消防车都进得来。”刚一见面,清瘦的杨天祥声音洪亮,笑容堆在脸上,自信藏在话中。
杨天祥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芒东镇清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他见证了清平村下辖的红兴村曾经从曾经的落后到坝区花园式村子的蝶变。
下午阳光正好,规划整齐的房屋栋栋都迎着太阳,最打眼的,还是穿梭于其中5米宽的村道,家家户户门前繁花盛开,把这些村道装点成名副其实的“花路”,“颜值”着实不一般。
“村民以前就住在那边的山上,海拔有一千八百多米。”杨天祥介绍,一到漫长雨季,崎岖山路更加泥泞湿滑,村民出行十分不便。
2016年8月5日,接连几日的暴雨引发泥石流,红兴村的道路、房屋尽数被毁。幸运的是,村干部及时组织村民撤离到了安全地带,全村300余人无一人伤亡。
看着家园被毁,每个人默默流着眼泪,却不知如何开启新生活。“政府在山腰坝区规划了一块地建新房,每家还给了补贴。”杨天祥说。
在建设新家园之初,杨天祥发现,规划4米的村道一旦会车,就很容易发生堵塞,“以后村里的车只多不少,这路得扩宽才行。”然而,他的提议遭到大部分人的反对。大家觉得“路嘛,人能走就行了,修那么宽是浪费”。
经过再三考虑,杨天祥认为还是要动员道路两边的村民各让出50厘米,把道路扩宽。
大部分人都反对,怎么办?杨天祥说,“党员和年轻人觉悟高,先动员他们带头。”
曾在发达地区打过工、见过世面的杨荣幸第一个就同意了。他和杨天祥一起给村民们做工作。最终,杨天祥的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
搬迁后的红兴村规划整齐,村道通达。人民网 虎遵会摄
2019年,村民如期住进了新房子。但是不久后,村里发生了件“怪事儿”——村道变窄了。杨天祥迎来难题:家家都想把门前的公共村道圈进自家用来囤放杂物。
“这可不是路窄的问题,是路都快没了。”杨天祥说。红兴村的干部们深知,要管理好新家园,光靠嘴巴还不行,得有制度来保障。
在党总支的引领下,红兴村在征求村民意见后,制定了村规民约并印制成册,张贴到村民家中,村民理事会严格执行、定期监督。
后来,红兴村再也没有出现占道堆放杂物的情况。对于村民临时需要场地堆放东西,村里也安排了小广场供大家有序借用。
前年,村里一户人家因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很快,消防车就开到门口,及时灭了火,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在场的村民们当时就纷纷感慨:“这半米村道,让对了!”
从那以后,村民们对党支部、村委会更加信任,积极参与村里各项事务。各家各户也开始自发用鲜花装扮这条“五米道”。四季繁花盛开,新家园有了新面貌。
红兴村一角。人民网记者 李发兴摄
从山区到坝区,红兴村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今年有7家人换了新车,全村现在有三十多辆小轿车、6辆货车。”杨荣幸笑了笑,“车子可以直接开到村民家门口,直角转弯都没问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