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呈贡:民之安乐皆由治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云南省各试点州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解决市域内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探索具有各地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人民网记者近日来到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全方位展示这里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中不断探索出的新机制、新经验、新成效。
昆明南站是云南“八出省、五出境”的重要枢纽,斗南花卉市场发展成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呈贡大学城云集10所高校,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加快建设步伐……作为昆明市五个主城区之一呈贡,从一片阡陌农田变为一座功能集聚的现代化新城,生机盎然,活力四射。
呈贡之变,不止是城市面貌的蝶变,更变在长治久安。
2020年7月以来,呈贡区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的系统化、社会化、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做实基层“微治理”,构筑社会“大平安”,推动平安建设取得新成效,实现新跃升。
呈贡区春融社区开展老年人帆布包绘制活动。春融社区供图
党建引领自治 激发社会治理“源动力”
“这样的治理,有温度!”谈及小区变化,居民老方边说边有力地点头。
环境脏乱差,基础配套设施逐渐老化,居民生活越来越不便利……此前,老旧小区的通病,在有着27个老旧小区的呈贡区龙城街道龙岭社区多少都有点。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龙岭社区探寻破题之策,有物业的小区,引导物业成立党支部,由红色物业引领社区治理;无物业但有单位管理的小区,社区引导小区设立院委会等自治组织,与社区、单元一道开展小区的大小事务决策和小区治理;无物业也无单位管的小区,社区引导小区设立院委会、楼栋长,激发居民自治热情。
辖区三台路沿线有10个老旧小区没人管,8个小区没大门,剩余2个虽有大门却破败不堪。“进到小区里,杂草丛生,垃圾乱丢,飞线充电,衣服乱晾,路面塌陷……”社区党委书记孙小雁一股脑说了一堆。
社区党委挖掘热心党员任楼栋长,引导他们加入到院委会,然后通过“板凳会”的形式,大伙说诉求,商量解决办法,让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
在呈贡区春融社区,小朋友正在体验活字印刷术。春融社区供图
而后,在社区参与下,大伙从最为要紧的环境卫生、飞线充电、路面下陷等方面开始行动。小区问题多,一次“板凳会”的作用有限,大伙多开几次,能自行解决的自行解决,需要求助社区的求助社区。社区解决不了的,又向街道的“红色议事厅”反映,直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现在这些老旧小区,虽谈不上多美,但起码干净整洁,住着舒服。”孙小雁说。更重要的是,大伙通过“板凳会”感情熟络了,哪家有个困难,大伙一道帮忙,走在路上也会相互打个招呼。
小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基层治理的重心所在。在呈贡,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模式的,远不止龙岭社区。
这两年,呈贡区共成立6个街道党建联盟,42个社区“大党委”,建成43个居民小区党组织,切实把居民小区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小区治理的战斗堡垒,让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直达“神经末梢”。
位于呈贡区核心地段的春融社区下辖惠兰园、惠景园两个住宅小区,去年9月,社区党总支结合实际提出建设“15分钟生活圈”思路,让居民们生活中的一系列需求都能在一刻钟得到满足。
思路确定后,社区党总支引导,推进社区娱乐、购物、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经过一年多时间打造,如今来到春融社区,爱心食堂让“上班族”不用为早餐犯愁,下班后不用为买菜头疼,家门口社区菜篮子便利店里,蔬菜、水果、肉类随意挑选。如果忙不过来,还可以提前电话预约,店员会贴心地提前把菜洗好、切好,用净菜盒包好,拿回家即可下锅烹煮。如果居民心理压力大,还能到社区减压赋能中心进行心理疏导。
社区老年人多,足不出户就能到社区健康小屋和日间照料室得到便民医疗服务,还有健康讲座、专家义诊、手工制作、长者生日会等社区活动和心理健康、居家养老服务,让老年人不仅得到社区居家和日间生活照料服务,还能享受文化滋养和精神滋养。
呈贡区龙岭社区一个改造后的老旧小区。龙岭社区供图
凝聚多元力量 点燃社会治理“助推器”
放暑假,孩子去哪儿?今年暑假是“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一个暑假,孩子假期去处是家长最关心、最迫切、最操心的问题。
吴家营街道万青社区地处呈贡大学城片区,辖区有云南大学、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所高校、云大附中、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2所中小学,周边还有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
资源不用是浪费。万青社区和高校共建,将高校智慧注入社区,为社区治理注入新活力。特别是暑假期间,来自云南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的大学生志愿者来到万青社区,针对6到12岁的孩子,开展暑期成长营公益活动。科普、手工、绘画、阅读……沉浸式陪伴,体验式成长,这个暑假,孩子们有了放飞自我的好去处。
呈贡区万青社区联合云南师范大学开展暑期成长营公益活动。万青社区供图
乌龙街道乌龙社区原先在滇池边,为保护滇池,2019年3月,居民们整体搬迁到2公里外的渔园星浦小区。
“地是自己的地,村子在滇池边有几百年,要搬迁,大伙舍不得。”提起3年多前的场景,社区党委书记丁勇颇为动情地说。
3年多过去,再和大伙聊天,提的多是现在的好日子。
这要归功于乌龙社区党委探索出的协商议事会机制,搭建了社区治理的“幸福桥”。
“我们整合资源,丰富服务居民的形式,拓展服务居民的载体。”社区党委书记丁勇举例说,在社区妇女儿童之家、四点半课堂,每天都有志愿者为学龄儿童进行课后辅导;每月开办特色亲子活动,帮助老人解决孩子隔代教育难题;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天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中、晚餐……
整合资源,就是凝聚每个人的力量。为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呈贡区委社工委这两年持续推进楼栋长队伍建设。“我们以公开选聘、组织或居民推荐、个人自荐等形式,所辖6个街道45个社区楼栋长进行选拔。”呈贡区委社工委工作人员黎子晗说,截至目前,呈贡区目前有楼栋长1223名,其中党员楼栋长764名,占比62.5%,实现了全区楼栋长全覆盖。
“做好邻里之间矛盾纠纷的调解和安全隐患、社情风险摸排工作”“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和情况反映”……呈贡区专门印发楼栋长日常管理办法,多项基本职责包含其中。在黎子晗看来,散落在呈贡城区各个角落的楼栋长,他们像星星一样,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
呈贡区龙岭社区一老旧小区改造前后对比图。龙岭社区供图
“智慧”推动治理 织密社会治理“保障网”
用“智慧”推动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新方向。
10月中旬的一天下午,造访春融社区惠兰园小区,老人们围坐在小广场晒太阳、聊天,气氛宁静祥和。“出小区不用带钥匙,刷脸就能进单元门,亲戚朋友来了也能通过手机远程开门,很有安全感。”小区一名住户说。
“看来小区居民幸福感挺高。”记者和社区党总支书记何李元攀谈起来。
“确实,近年来,省、市、区、街道、社区先后投入300余万元资金,在社区建成了21个智慧道闸系统,14个人脸识别系统,36个治安监控系统,64个高空抛物监测系统64个……”何李元娴熟地介绍。
效果如何?“治安监控系统没安装前,社区入室盗窃案件每月大概有2件,安装了监控系统后,还没发生过入室盗窃案件。”何李元颇为自豪地说。
近年来,各地不断曝出高空抛物伤人事件。对此类问题,2021年,春融社区投入资金,安装了64套高空抛物监测系统,通过使用变焦智能摄像头、智能存储等设备,实现了对高空抛物的动态抓拍、溯源和预警。
“从系统安装至今,抓拍到高空抛物事件4起,高空坠物1起,均由公安机关进行了处理。”何李元说。更重要的是,有了这套系统,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提升了,今年再没有发生过高空抛物的事件。
春融社区只是呈贡区利用智慧安防系统提升社会治理的社区之一。昆明市公安局呈贡分局技防中队中队长田江涛介绍,截至目前,呈贡区已建成智慧安防小区102个,其中老旧小区50个。“建成后,这102个小区还没有发生过接触性侵财案件,老百姓的安全感大幅提升了。”他说。
目前呈贡区正参照智慧安防小区的模式,把智慧安防系统向城中村、农贸市场、学校、医院推广。“目前全区建成智慧安防校园2个、智慧安防市场3个、智慧安防医院1个。”田江涛说,下一步他们还将继续朝着更高水平的智慧安防目标奋进,提升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时间拉回到两年多前,2020年7月,呈贡区委区政府印发《昆明市呈贡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暨社会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年)》,明确以区委书记、区长为指挥长,部分区级领导为副指挥长,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由区委政法委书记兼任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组织全区52家部委办局和6个街道,全力开展创建工作。
两年多时间过去,如今的呈贡,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画面正成为常态;当地以党建凝民心、聚民力、汇民智,正构建起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同心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