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树牢勤俭作风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更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作风。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始终以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良好作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勤俭节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推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文明新风。
勤俭节约要内化于心。“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秦始皇兴建阿房宫凌云蔽日,终被楚人一炬,付于焦土;唐玄宗沉迷于声色犬马,终至安史之乱,盛唐趋衰。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提倡并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革命年代的“红米饭南瓜汤”“天当被地当床”到新时代“勤俭节约是个传家宝”,正是这份砥砺传承的勤俭作风,凝聚起党心民心,激励着党百折不挠、成就伟业。党员干部要将勤俭节约永远铭记在心,增强勤俭节约的政治自觉,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引领社会风尚。
勤俭节约要外化于行。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要以自身行动切实做好勤俭节约的模范表率,自觉做好勤俭节约的组织者、宣传者、示范者。在工作上,要在公务接待、日常用餐、食材采购等方面,坚决对公款吃喝浪费行为说“不”,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克服“花公家钱不心疼”的心态,意识到“浪费也是腐败”;在生活中,要对子女言传身教,发现铺张浪费的行为要及时严厉制止,要大力宣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让身边的亲戚朋友增强粮食安全危机意识,让人人崇尚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蔚然成风。
勤俭节约要固化于制。“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要严格落实中央相关规定和党政机关公务接待、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相关管理办法,从严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以制度建设推动勤俭节约常态化长效化;要健全财政“三公”经费预算和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约束和过程管控,完善公务支出制度建设,确保公务接待、因公出境、公务用车经费严格管控;要落实纪委、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责任,强化监督检查和问责力度,对铺张浪费行为发现一起就查处一起。(杨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