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个旧:特色灰水粽里的乡愁记忆
2022年06月04日07:56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端午节前夕,红河州个旧市蔓耗镇蔓耗村家家户户院里每天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一大早,当地妇女们就聚在农家小院里,忙活着包粽子。与大多数粽子不太一样,蔓耗人做的粽子叫灰水棕,粽子晶莹剔透,色泽金黄,配上特别熬制的红糖稀,味道香甜有弹性。
灰水棕。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勤劳智慧的蔓耗人制作灰水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选材至关重要,都是因地制宜获取,配方也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和繁琐。
“之所以会叫灰水粽,是因为要取我们当地的芒果树枝烧成木灰,然后经过多次过滤,用滤出的碱水泡发糯米,一般泡七八个小时。”村民王美仙介绍。
包粽子。
经过浸泡之后的糯米呈淡黄色,淘洗数遍后捞出滤干。包粽子的粽叶取自红河岸边自然生长的芦苇叶子,苇叶煮熟浸泡后用来包粽子,不仅便于存放,而且还略带清香味。“跟包白粽子不同,包灰水粽只放一半糯米,包松一点,煮出来才软,然后要摇一摇,让糯米均匀填满。”王美仙边说边包。
当地妇女们就聚在农家小院里,忙活着包粽子。
折粽叶、填糯米、封口、扎捆,不一会儿漂亮的粽子成型。下锅加水煮三小时,开锅瞬间,香飘四溢。剥开粽子,清香四溢,吃起来软糯弹牙、味道鲜美。
蔓耗灰水粽从祖祖辈辈流传到现在,承载其中的不仅是蔓耗人专属记忆的原汁原味和浓浓乡愁,也是当地人对独具特色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邹丹、马文宏 文/图 个旧市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