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社会

挺云南·非遗|象脚鼓“鼓王”俸传诗

2022年01月29日09:32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临沧1月29日电 (记者符皓)“咚、咚、咚……”尽管俸传诗刚从一场大病中恢复过来,腿脚不便,但一挎上象脚鼓,他立刻来了劲,在院内兴奋地敲起鼓来,脚步也随着鼓声的节奏舞动。

他的兴奋劲让站在一旁的女儿俸花担心不已,不时提醒他“悠着点”。

俸传诗今年80岁,是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忙畔街道青华村人。身为傣族,俸传诗从小就非常喜欢傣族的传统乐器象脚鼓,他在20岁前就掌握了象脚鼓舞的各种民间传统打法。在随后的生活中,他又学会了制作象脚鼓的整套工艺。

象脚鼓因形似象脚而得名,广泛用于歌舞和傣戏伴奏。其制作技艺,是集木工雕刻、彩绘、制革、编织等多种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技艺。鼓身主要以椿树、攀枝花树、银槐树为材,鼓面则选用黄牛皮制成。

据公开资料显示,象脚鼓有大、中、小三种类型。大鼓鼓高一般在130—160厘米,最高的达190厘米;中鼓鼓高在60—95厘米左右;小鼓鼓高一般在30—40厘米。中鼓是象脚鼓中用途最广的一种。

“朴素大方,音域广,音量、音质纯正厚重,经久耐用。”这是傣族群众对俸传诗制作的象脚鼓的评价。也因为如此,俸传诗被当地村民尊称为“鼓王”。

2018年,俸传诗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在俸传诗的影响下,嫁在本村的俸花和姐姐俸惠也自发跟着父亲学起了象脚鼓制作。

“父亲一直坚持做象脚鼓,就是为了不让它失传。”俸花表示,看到自己和姐姐加入到象脚鼓制作的传承队伍,年迈的父亲又有了干劲。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