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矛盾纠纷联调联处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018年9月,某房地产公司资金链断裂,580名农民工被拖欠1900余万元工资。2019年10月,农民工代表李福宝在拿到工钱后,给安宁市太平街道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送来一面锦旗。锦旗上的8个字熠熠生辉:司法为民、公平公正。
这一案例是安宁市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的生动体现。近年来,安宁市持续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打造“多元归一”的社会治理指挥管控平台,构建“有机统一”的矛盾纠纷联调联处工作机制,推动社会治理共治共享,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多元归一”解纠纷
2021年8月25日,多名农民工到安宁市信访局上访。原来,他们是某项目管理有限公司雇用进行安宁某养猪场技改工程的施工人员。因工程款结算问题,他们一直没拿到工资。
安宁市信访局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对接了项目施工所在地的八街街道办事处、相关职能部门和两家公司的负责人到安宁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进行调解。
接到通知后,八街街道综治维稳中心立即组织人员到安宁市信访局安抚农民工情绪;安宁市劳动监察大队现场对农民工工资进行登记并核对;安宁市司法局和安宁市人民法院组织两家公司进行调解。
在多部门协同配合下,事情得以圆满解决。2021年8月26日下午,两家公司达成协议,由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先出资支付农民工工资,工程结算款待第三方工程造价公司进行工程量核定后再进行结算。
这一纠纷充分体现了安宁市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强大合力,实现基层调解资源集约化、力量多元化、调处快捷化,社会矛盾纠纷应调尽调。
“四中心合一”促和谐
安宁市委政法委牵头主抓,整合综治中心的指挥职能、信访的预警职能、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法律保障职能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的处置职能,建成统筹指挥、预警分流、法律服务、纠纷化解“四中心合一”的市、街道、村(社区)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中心突出功能多元化、工作流程化、运行智能化、服务专业化,实现了社会治理信息统一受理、集中办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
与此同时,不断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互联网+人民调解制度、人民调解员培训制度和人民调解经费保障制度等。
2020年12月30日,安宁市青龙街道白塔村老人徐美仙的老伴施彩贵病逝。施彩贵生前在安宁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有1张社会保障卡和1张农村信用社存款卡。家人不知道密码,无法取款。
2021年4月9日,安宁市司法局青龙司法所了解情况后,认为两张卡中的存款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和死者亲属遗产继承两个性质,而要解决取款难题,得用到调解手段。调解人员通知徐美仙的长子施建忠、次子施建安了解情况并组织调解。在安宁市司法局的协助下,青龙司法所为他们办理《人民调解协议书》,并邀请安宁市人民法院进行司法确认。当天下午两点多,就取出全部存款9万多元。
事后,徐美仙对司法行政干警说:“我跑了多次未能办到的事,你们不到2小时就解决了,太谢谢你们了。”
安宁市构筑公开、高效、透明、便民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环境,确保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有人发现、有人受理、有人调处。全市矛盾纠纷从2017年最高峰时的10721件下降至2021年的2822件,降幅达74%。全市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街道、难事不出安宁,突出社会矛盾风险逐年下降”。记者唐丽 通讯员谢名章报道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