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绿色杠杆撬动经济转型

2020年06月26日09:11  来源:昆明日报
 
原标题:云南:绿色杠杆撬动经济转型

滇池湿地成为昆明的一张靓丽名片。 视频截图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云南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用绿色杠杆撬动经济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滇池一级保护区草海北片区,这几天,上百名工人正在加紧作业,将把原有的荒滩改造成20多万平方米的湿地公园。

“保护环境就要像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看到这美丽的景色,打心底里高兴。”一位正在滇池湿地游玩的市民说。

绿水青山是群众所盼,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牵挂。今年1月,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说:“云南生态地位重要,有自己的优势,关键是要履行好保护的职责。”

如何保护好?云南从最棘手的问题切入。滇池所在的昆明市晋宁区,磷化工产业是当地的经济支柱,却是滇池的生态威胁。

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 军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加强了对高污染企业的监管,加大了减排项目的实施力度,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关停不达标矿区,淘汰落后生产设备,把开采过的土地及时复垦植绿,一系列严格的措施逐步展开。对化工等落后产能企业,实行“谁污染谁买单”;对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一次违法,永久退出市场”的制裁。

“以环境保护倒逼发展理念的转变,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上马新工艺,这不仅仅大大提高了矿石利用率,提高了产品品质,而且企业降低了成本,企业实实在在地从绿色发展中受益了。”云南磷化集团昆阳磷矿分公司副矿长熊光锦说。

绿色杠杆撬动经济转型。在对落后产能做“减法”的同时,当地对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做起“加法”。从技术研发到孵化基地,近千家高新企业在昆明落地。今年,当地还投资580多亿元发展包括5G、人工智能等在内的约400个项目。

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赵小平表示,将推进我们传统的基础设施去转型升级,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去赋能,这对我们整个基础设施的建设,意义非常重大。

绿色经济焕发生机,绿色生态硕果连连。目前,滇池湖滨湿地植物物种增加到290种,鱼类达到23种。首次出现“湖进人退”,恢复水域面积11.51平方公里。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局长付文说:“按照总书记的嘱托,我们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把滇池治理好、保护好,着力在科学治理、系统治理、集约治理和依法治理上下功夫、花力气。”

5年间,习近平总书记两赴云南都对生态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说,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多年来,云南围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思路谋篇布局。玉溪搬迁环湖移民3万多人,发展高效农业;曲靖关停煤矿近千家,推动高耗能企业转型;大理拆除洱海周边违建别墅,提高旅游质量。

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修春说:“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特别是利用云南绿色能源优势,引领和推动绿色先进制造业发展。”

绿色发展也让投资“软环境”成为“硬实力”。6月初,全国首个5G智慧物流装备研发生产园区落地;1万多家企业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注册,注册资本230多亿元。目前,云南已初步形成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我们在推进转型升级过程中,推进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改造,数字赋能使这些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推动高质量发展。”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浦丽合介绍。

下一步,云南将继续做好“绿色经济”文章,让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绿色食品”、以生态资源为优势的绿色旅游等产业持续发展,让绿水青山成为云岭大地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据央视《新闻联播》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