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14年增殖放流成效显著 抗浪鱼种群恢复产量增长

2020年06月24日08:14  来源:云南日报
 

在第六个全国放鱼日来临之际,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在抚仙湖畔举行土著鱼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启动仪式,向湖中投放土著鱼苗约25万尾。自2007年以来,玉溪市已持续14年在抚仙湖实施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其成果已逐渐显现,2019年抚仙湖抗浪鱼产量达到12吨。

据介绍,今年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将投放抗浪鱼40万尾、抚仙金线鲃5万尾、云南光唇鱼5万尾,其中云南光唇鱼系首次放流抚仙湖。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抗浪鱼为抚仙湖主要经济鱼类,年产量300吨左右。然而,由于抚仙湖水生生态环境的改变和过度捕捞等原因,到1998年,抚仙湖抗浪鱼年产量已不足0.2吨,陷入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为挽救抗浪鱼,1998年,玉溪市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合作,开展抚仙湖抗浪鱼人工增殖技术和种群恢复研究,通过3年攻关,在沿湖渔民眼中“见天就死”的抗浪鱼,终于能在池塘传宗接代,为人工增殖放流奠定了基础。

据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资源管理科负责人业永春介绍,自2007年以来,玉溪市为抗浪鱼划定种质资源保护区,持续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并加大护水护鱼综合行政执法力度,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抗浪鱼渔汛得以重返,“车水捕鱼”“香把捕鱼”景观得以重现。

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对抚仙湖抗浪鱼增殖放流绩效的调查研究表明,经过连续多年的人工增殖放流,抚仙湖抗浪鱼种群数量得到了初步恢复,已在抚仙湖水体中形成了小规模的自然繁殖群体;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讯员 邢定生 记者 贾云巍)

(责编:徐前、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