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和云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近五年易地搬迁安置群众达36.24 万人,困难群众能搬得出、稳得住,就要有就业岗位为其提供稳定收入。昭通市税务部门为助力困难群众就业,在持续加强挂包帮扶力度的同时,积极发挥税务职能,将脱贫攻坚领域系列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到相关企业、“扶贫车间”和专业合作社,凝聚合力保障困难群众就业。
威信某水晶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水晶玻璃制品、材料、配件和灯饰生产加工销售的小微企业,近年在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下,公司逐年提高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人数,目前,公司员工中有建档立卡户64名,占公司总员工数近80%,6月初税务部门再次到公司走访排查,核实税费优惠政策享受情况,根据小型微利企业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为公司送去24.75万元的税收减免红利。公司负责人陈伯承感慨道:“受疫情影响,公司产品一度滞销,近期虽好转但相较往年效益还是有所下滑,员工需求量下降,幸好有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让我们更有勇气和动力渡过难关,能确保员工特别是卡户‘一个都不落下’。”
在盐津县水田新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为确保搬入群众能就近就业,当地县委政府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从福建等省市引进企业入驻安置点“扶贫车间”,税务部门及时跟进,分批次上门为入驻企业提供税收政策辅导,确保各项税费优惠精准落实到企业。
盐津某服装有限公司是一家较早入驻水田新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扶贫车间”的企业,至今已吸纳安置点内100余名易迁群众就业,并通过“培训+计件+稳岗补贴+人性化管理”方式让群众进一步熟悉掌握技术,增加收入。“自我们入驻扶贫车间以来,税务部门一直通过微信和视频通话等方式为我们提供全方位辅导,让我和公司财务都熟悉了解了可享受的优惠和申报程序,使我们有更多精力一心抓生产,特别是公司享受了招纳卡户就业相关优惠可减税5万余元,为开展岗前培训腾出了更大的资金空间。”公司负责人苏木元说。
来自盐津县普洱镇正沟村的刘克会在2019年搬入水田新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后就到盐津某服装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作,因其心灵手巧,经过半年多的工作现已成为生产线上的“师傅”。“搬迁前就愁离开土地没法生活,但现在两个月收入就快赶上以前种地一年的收成,而且就在自家楼下上班,还可以照管老人,让孩子到更好的学校念书,觉得日子一下子就有了‘盼头’。” 刘克会面对到车间查看生产情况的税务干部,言语间洋溢着满满幸福。
据了解,为确保困难群众就近就业创收,昭通市除了在各易地搬迁安置点大力建设“扶贫车间”吸纳困难群众就业外,还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在贫困村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等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困难群众“家门口”就业创收。
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绥江县内较大的一家仔猪养殖场,养殖的仔猪主要销往全县24个生猪养殖合作社,并为合作社及困难群众提供科学养殖技术培训、环保排放指导等服务,公司及发展的各代养场为周围卡户提供了200余个就业岗位。公司法人刘书伦表示:“2019年以来,已享受了共计20余万元的税收减免,因公司是B级纳税人,现正在税务部门的指导下向农业银行申请无抵押信用贷款,顺利办理后公司可获上百万资金,为扩大养殖规模和拓宽市场提供强力支撑。”
脱贫攻坚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昭通市“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正如火如荼,昭通市税务部门将持续发挥税收职能作用,落深落细税费优惠政策支持扶贫企业和产业发展,促进困难群众就近就业创收,脱贫致富。(王茂霖 陈曦 陈存 杨杨)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