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是基层党组织生活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加强党员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一堂好党课,就是一顿丰盛的“大餐”,想要让“大餐”吃得唇齿留香,还要添“原味”、增“鲜味”、加“土味”,充分发挥党课应有的教育功能,真正促使广大党员提升党性修养。
坚持深学细悟,添“原味”。如果党课是每一名党员的“必修课”,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是“必修课程”,广大党员通过“原味”党课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学细悟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政策水平,才能准确把握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作实践中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
坚持学新知新,增“鲜味”。过硬的理论功底,是讲好党课的前提,除了紧抓“必修课程”,还要知新学新,大胆创新。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党课“台上一人讲,台下众人听”,讲稿泛谈理论,味同嚼蜡,台上台下都在“按部就班”。党课要注重与时俱进,对照党员愿意听、听得进、记得住,有启发、有触动、有效果的标准,不断提高讲党课质量。要改变单一课堂授课的模式,多采取故事党课、微党课或讲座式、访谈式、情景式等形式进行,强化互动交流、答疑释惑,增强党课的吸引力感染力灵活力;要善于运用PPT、多媒体等手段,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以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直观形象讲党课,让“鲜味”党课真正触及党员的思想灵魂,更好推动基层学以致用。
坚持紧贴实际,加“土味”。党课既要内容理论充实有深度、也要授课方式新颖趣味强,还要联系实际“接地气”,在农村、城市社区、“两新”党组织、机关等不同领域,要兼顾到党员群体的工作性质、文化程度、年龄层次等方面的差别,既不能“打官腔”说套话,也不能夸夸其谈、照本宣科。要多讲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掏心话”,适当融入一些“土味”的方言、俗语,让台下党员更容易理解、接受。要善于挖掘“身边人”“身边事”“接地气”典型素材,拉近讲者与听众之间心与心的距离,让党课见人见事见思想,让听众近距离对标对表找差距,听得懂、消化快、掌握牢,真正增强党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韦大禹)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