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进程中,“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是基层党建引领和统筹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载体。但是在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中,出现力度逐渐减弱趋势,报到时供给与党员需求不相匹配,多数党员到社区后只是签签到、扫扫地、聊聊天或者扎堆服务,影响了其作用发挥,亟待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笔者认为,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不应该是过过场子、摆摆样子的作秀。如果是如此浮于表面、没有深度,那么报到就没有何意义。
党员到社区报到要少一些“漫灌式”,多一些“滴水式”,才能延续生命力。造成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流于形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服务不精准,变成走过场、流于形式。推进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走深走实,要把报到作为“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作为一项具体行动,推动各单位与社区签订共驻共建协议,推动资源下沉、服务下沉,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派单制等机制,组织在职党员发放“民情连心卡”、接听“民情热线”、记录“民情日记”和参与“民情表白会”,引导党员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社情民意,形成责任联担、服务联做、问题联解机制。
针对服务供需不精准问题,要根据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以及社区需要,对社区需求服务项目进行梳理汇总,并把服务内容用“项目”固定下来,合理设置服务岗位、形成服务清单,并定期发布岗位需求和活动信息,尽可能地找到服务和需求的结合点,大力开展“进社区、访千家”活动,让在职党员选择认领服务群众项目和服务岗位,通过推行“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的“三单制”服务模式,让每一位在职党员动起来,确保真进和常进,推动“最多跑一次”等便民惠民工作进社区、下基层,打通联系服务社区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同时,要注重对在职党员进社区的联系和管理,把在职党员“双到”活动作为个人年终评先评优和党内表彰的重要依据,表现不好的实行“一票否决”,逐步形成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新模式,构建简便易行、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
浅身走形无市场,躬身入局得人心。作为激发基层党员队伍活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贵在持之以恒,只有通过提升报到的精准度,组织在职党员躬身入局,解决居民群众的每一项诉求,加深群众对党员的信任度,逐渐让党员成为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才能让“社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成为今后社区治理的一种有益模式,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盘得胜)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