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让“非遗”传承“活”起来

2020年06月09日14:22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供图

近日,云南省玉溪市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通过个性化辅导,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用税务力量,大力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传承制陶工艺 彰显陶业华彩

有华夏古陶“活化石”美誉的华宁陶产于玉溪市华宁县。华宁陶全过程由手工制作,对手工技艺有着严苛的要求,它既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几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华宁陶通过“三园一村一馆”工程和“企业+农户”模式激活了陶文化在民间的传承力量,同时,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的出台也为华宁陶的市场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充裕的发展资金,为华宁陶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从事陶艺工作57年了,制陶的72道工序每一道都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厂里的工艺师们既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普通的手艺人,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出台后,公司资金链也更灵活了,省下的钱能提升师傅们的待遇,实实在在的大红包装在口袋里,干活当然也更有劲儿了!”全国劳模、云岭首席技师、华宁陶汪氏第27代制陶传人李自轩说道。

携手非遗刺绣 共铸民族产业

为更好扶持地方特色传统手工艺行业发展,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推广,玉溪市税务部门走进传承非遗刺绣产品“小龙茵”的彝寨玉溪小龙茵绣娘基地,了解村民们的复工复产情况和疫情影响下刺绣的经营情况,有针对性地送上税费优惠政策,减轻疫情对企业影响。

小龙茵绣娘基地坐落于云南省江川区九溪镇矣文彝寨,村寨紧紧围绕民族示范创建工作,通过发展产业,打造出小龙茵绣娘基地和小龙茵刺绣传习馆,专注于云南少数民族刺绣技艺的传承和少数民族精品文化的保护创新。在农闲时间,村里的妇女们都会到基地学习、传承和发展彝族花腰刺绣,基地成功带动了一批贫困家庭走上了脱贫之路,铸造了绣娘、绣品、绣艺的三绣佳话,让这个彝族村焕发新颜。

“疫情期间,基地的经营受到了一定影响,税务干部向我们介绍了适用3%征收率的小规模纳税人可减按1%缴纳增值税,在政策的关怀下,我们会设计出更多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刺绣作品,带领村民们过得越来越好。”非遗推广大使、玉溪小龙茵绣娘基地创始人钱晓丽对基地发展充满了信心。

据悉,目前“小龙茵”已建立绣娘培训基地6个、传习馆6个,拥有滇绣非遗传承人11位,签约在册绣娘180余人,在基地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培养了绣娘两千多人。

做好税费宣传 传承泥火艺术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已八十高龄的杨婼始终坚守仆拉土陶的制作与传承,这种土锅制作技艺是彝族祖先远古时期留下来的,也被誉为“泥与火”的艺术,是元江县的一项传统手工业。

在税收宣传月,玉溪市税务部门走进传承彝族土锅手工制作技艺的土锅寨,向彝族群众宣传城乡“两险”惠民政策,助力非遗传承,提振文化自信,感受彝族同胞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泥与火”的艺术碰撞。

“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老了,有养老保险来兜底;病了,国家也会拿出钱来给我们补贴。与以前相比,老百姓的养老、医疗条件好多了。城乡‘两险’政策兜底,保障了我们这些传统手工从业者的生活,让我们能更安心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杨婼手握城乡“两险”宣传单动情地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崇尚健康与自然的人喜欢来购买土锅,土锅市场的前景越来越好,我打心眼儿里感到高兴!”(金妍含)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