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科院开展国际合作步履铿锵

2020年06月04日17:37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获悉,截至目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已经搭建了与16个南亚东南亚国家级科研院所和国际组织、42家跨国企业组成的“辐射网”,利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和国内的优势技术和产业,辐射带动南亚东南亚地区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区域的共同繁荣发展,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经过多年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搭建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云南农业走出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南亚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澜湄合作农业科技交流协作组及云南—越北农业科技交流合作机制等双多边合作机制平台,并作为云南省农业科技辐射中心牵头单位,负责运行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辐射中心。

近年来,云南省农科院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辐射中心的影响力不断提升。2019年6月在澜湄合作农业联合工作组第二次会议上,由参会方提出的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导成立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基础上成立澜湄合作农业科技协作组的建议获得全体参会代表一致同意并通过,进一步确立了云南省农科院在澜湄农业科技合作的主导地位。

通过合作平台合作培养科技人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的优势产业技术为合作伙伴带来了效益。每年,超过20名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埃塞俄比亚、埃及等南亚东南亚、非洲国家的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到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开展合作研究,学习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的优势产业技术,并于回国后将技术应用在本国的相应领域。孟加拉国家水稻所科技人员利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的研究平台与基因资源,把直立密穗基因导入孟加拉水稻品种BRRI dhan 28中,并从云南省农科院引入陆稻新品系开展评价利用,有2-3个新品系即将在该国获得审定推广。该国小麦研究中心至今一直在应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的小麦双单倍体技术开展小麦育种应用研究。

构建南亚东南亚跨境有害生物防控网,是共同防控跨境有害生物入侵、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2019年8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与南亚东南亚10国共同签署了《草地贪夜蛾联合防控备忘录》,通过信息共享和联合监测,获得了境外虫源信息的第一手资料,研究掌握了草地贪夜蛾的种群发生、入侵特征、天敌资源、药剂施用等一系列重要信息,提出了“三位一体”的监测体系建设方案,为全球草地贪夜蛾防控提供了参考。基于此经验,今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继续联手,对沙漠蝗暴发情况、入侵中国的条件、迁飞路径及入侵时间节点都进行了认真详细的分析研判,为科学应对沙漠蝗可能途经南亚东南亚地区,通过云南省入侵中国后的防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专家还与中国援助巴基斯坦的科学家联系,通过分享南亚东南亚合作监测信息,协助巴基斯坦抗击沙漠蝗虫害,降低粮食损失。(陈秀华)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