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惠民举措“打折扣”

2020年04月29日16:11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近日,在基层调研,听闻某地为展示“生态茶乡”魅力,在山坡茶园里为茶农无偿安装杀虫灯,意在一举两得,让茶园成为夜间新景观。然而,灯装好后管护不到位,日晒雨淋,大部分没了光亮,剩下的几盏反而成了“招虫灯”。茶农干脆剪断了电线,一项惠民之举就此夭折。笔者认为,惠民工程欲速则不达,得经过文火慢熬,方能对症下药。

惠民工程容易夭折原因有多种,但急功近利是民生事项夭折最具破坏力的因素之一。由于一些部门为“面子”和“政绩”,在安排部分民生工程建设任务时,既不深入“把脉”,又下达“硬指标”,加之用于管养的资金投入不足,重建轻管,常常造成中途搁浅,导致已建工程加剧折旧、损坏严重,群众不但得不到实惠,反而增加了负担,值得我们去反思。

毋庸置疑,一个好的惠民项目的立项,首先要听取民意、汲取民智。如果听取、征求了最广泛的民意再立项,民众就不会有“措手不及”之感。“好经”不能只写纸上,更要用到实处。上一个项目,不能好高骛远,要规划先行,切忌“拍脑袋”作决策,要多用“排除法”,确保立一项、成一项,避免打水漂。当然,处理民生事项永远不能只“在路上”,这种“在路上 ”,又容易形成了“末梢堵塞”,对一些急事难事,在符合条件的情况,要急事特办,真正把群众之急需落到实处。对建好的项目,要解决好“谁来管、谁来用和谁担责”的问题,要按照“谁建谁主管、谁用谁维护、谁失谁承担”的要求,明确管护“责任田”,定期检查回访,统筹安排使用,避免资源闲置浪费。对造成惠民项目夭折和管理不善造成闲置浪费,实行责任追究终身制,用责任倒逼管理,确保产生最大化效益。(盘得胜)

(责编:徐前、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