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找妈妈

2020年04月28日09:4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宋仁宗找妈妈

  《清平乐》剧中的宋仁宗

  《清平乐》剧中的刘太后

  古装剧《清平乐》正在热播,全剧对北宋仁宗朝的家国故事进行了近乎全景式的演绎,而开篇几集则围绕着仁宗找妈妈展开。从元朝至今,由仁宗寻母演绎出来的“狸猫换太子案”,几乎家喻户晓。

  故事是这样讲的:宋真宗赵恒的刘妃和李妃几乎同时怀孕,为争夺皇后之位,刘妃让宫女用剥了皮的狸猫换走李妃刚出世的孩子,还要将孩子勒死。宫女不忍,把孩子送给八贤王抚养。真宗认为李妃生下妖孽,将其打入冷宫,刘妃升位中宫。但刘妃儿子不久夭折,真宗无嗣,就立八贤王之子——即李妃儿子为太子,并由刘妃抚养,故太子一直把刘妃当作生母。刘妃为绝后患,进谗言让真宗赐死李妃。太监们设法救出李妃,送到陈州生活。多年后,太子即位,是为仁宗。李妃巧遇在陈州放粮赈灾的包拯,高声喊冤。包拯经过侦讯,终使沉冤昭雪,仁宗李妃母子相认,从此在皇宫安享天伦之乐。

  以上只是故事。“狸猫换太子”的真相,虽非戏中那么荒诞不经,情节却更加曲折离奇。

  刘妃是四川人,出身寒微,身世不明。根据学者考证,《宋史·后妃传》中关于刘妃显赫家世的记载纯属伪造。刘妃早年流落街头,拨鼓卖艺,嫁给同乡银匠龚美。龚美后来到东京谋发展,因打造银器手艺出众,得到当时还是襄王的赵恒赏识。五代十国和北宋初期,有“蜀出才妇”之说,赵恒亦倾心于蜀地女子,曾对龚美言“蜀妇人多材慧,汝为我求一蜀姬”。龚美为图富贵,竟把自己妻子献给了赵恒。

  赵恒“见之,大悦,宠幸专房”。此事不久就被父皇太宗得知,太宗认为赵恒身为皇子,却与卖艺女子交往,折损皇家颜面,遂强令赵恒将刘妃赶出王府。然而,赵恒一直对刘妃旧情不忘,十年后,赵恒即位,将刘妃接入宫内。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十二月底,真宗又突破大臣的重重阻力,强立已经43岁的刘妃为皇后。

  真宗之所以如此大费周章,除对刘妃的一往情深外,更深层的原因,恐怕是想借此打破北宋建立以来,北方将门之女对中宫后位的垄断,借助刘妃蜀人的身份,拉拢朝中南方士人官员,制衡长期把持朝政的北人集团,从而实现对朝廷全局掌控。

  而刘妃本人的才干,也符合真宗对其政治助手的定位。她“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不仅通晓文史知识,还颇有政治见地,“真宗退朝,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经常在退朝后帮助患有中风、身体虚弱的真宗处理政务。因此,无论是在感情上,还是政治上,刘妃在真宗心中的地位远非李妃可比。

  李妃是杭州人,宫女出身,比刘妃小18岁,在刘妃刚入宫时,被指派给刘妃做侍女。有一次真宗去刘妃处过夜,李妃被指定侍寝,遂有身孕,生下赵祯。刘妃一直不能生育,就把李妃之子据为己子,由她和真宗的另一宠妃杨淑妃共同抚养。赵祯一直尊刘妃为“大娘娘”,称杨淑妃为“小娘娘”。

  鉴于当时李妃是刘妃房内侍女的身份,以当时的政治眼光而言,此举并无太过不妥。且李妃地位低下,对刘妃的夺子行为根本不敢反对,遑论去争夺皇后之位。所以,刘妃根本无需费尽心机去搞“狸猫换太子”那一套,直接拿来就是。

  因诞下皇子,李妃受封为崇阳县君,后又为真宗生下一女,虽不久夭折,但她也得以进位才人,进入嫔妃行列。在真宗后期,李妃升为婉仪。

  赵祯后来成为真宗唯一长大成人的儿子,遂被立为太子。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二月,真宗驾崩,遗诏“尊后(刘妃)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13岁的太子赵祯即位,是为仁宗。李妃受封顺容,赴真宗陵寝永定陵守陵。刘太后临朝称制,代替仁宗处理军国重事,“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长达11年之久。

  在此期间,李妃一直不敢与已是官家的儿子相认,生性“寡言”的她虽又进位宸妃,但“嘿处先朝嫔妃御中,未尝自异”,默然以真宗未亡嫔妃自居,不敢泄露本人是官家生母的只言片语。个别知情人“畏太后,亦无敢言者”。仁宗尽管为九五之尊,却生而不知其母,“终太后世,仁宗不自知为(李)妃所出也”。

  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46岁的李妃默默去世。刘太后和仁宗、宰相吕夷简讨论治丧事宜。刘太后原本“欲以宫人礼治丧于外”,想按照宫女的规格将其草草发丧。但知晓李妃与仁宗母子关系内情的吕夷简“奏礼宜从厚”,强烈要求厚葬。听闻此语,刘太后大惊失色,“遽引帝起”,赶紧拉着仁宗走开,生怕仁宗听者有意。

  稍后,刘太后又“独坐帘下”,单独召见吕夷简,装聋作哑地问道:“一宫人死,相公云云,何欤”,只是死了一个宫女,何必在丧仪上如此隆重。吕夷简回答,“臣待罪宰相,事无内外,无不当预”,臣身为宰相,宫内宫外的事都知道一些,还是要管一管的。

  刘太后从这句话确认吕夷简已然知道内情,不再打马虎眼,而是怒斥道“相公欲离间吾母子耶”,你这是在挑拨我们母子感情!吕夷简从容回话,太后“不以刘氏为念,臣不敢言;尚念刘氏,是丧礼宜从厚”,如果您不管族人,那臣无话可说;如果您不想刘家被清算,那必须厚葬。

  听出吕夷简弦外之音的刘太后幡然醒悟,同意厚葬。因李妃出身宫女,不能按照高级嫔妃规格下葬,吕夷简就采取折中办法,用一品大臣的高级礼仪厚葬,并穿皇太后礼服入殓。吕夷简还特意交代治丧官员在棺内装满水银,确保李妃遗体能够长期保存。

  以刘太后和吕夷简的政治修为,都知道纸包不住火,仁宗总有一天会知道身世真相。到那时,刘太后家族及其所重用之人必然要面临仁宗的雷霆之怒,二人必须提前留好退路。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三月,65岁的刘太后去世。仁宗“号泣过度”,杨淑妃不忍见其痛苦伤身,就劝仁宗,“此非帝母,帝自有母,宸妃李氏已卒,在奉先寺殡之”。四月,燕王,即《清平乐》剧中的八大王——戏剧“狸猫换太子”中的八贤王原型赵元俨又告诉仁宗,“陛下宸妃所生”。得知真相的仁宗“号恸顿毁,不视朝累日,下哀痛之诏自责”,追尊李妃为皇太后。

  当时有传言说李妃是被刘太后所害。重新改棺安葬时,仁宗见母亲因为水银的保护,面容完好,“玉色如生”,且着皇太后冠服,才叹道“人言其可信哉”。几天后,仁宗虽将刘太后生前重用的吕夷简、晏殊等人全部贬官出京,但并没有继续无情打击;对刘太后族人亦是不予追究,反而更加厚待。吕夷简之前的远见和布置,终于起到了一定作用。

  必须指出的是,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仁宗追封生母李妃为皇太后时,包拯已辞官回乡,正在老家侍奉双亲,根本不可能参与其中。戏剧“狸猫换太子”之所以附会到包拯身上,显然是因其在民间传说中的“包青天”形象所致。(吴鹏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博士)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

要闻